第007章 一波三折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等待了五天的刘锦城终于拿到了合格的检测报告,工地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看来自己今年是与水泥杠上了,刘锦城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事情有时就是这样的,好事来的时候好事成双,喜上加喜,可坏事来的时候就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所以,平常心,很重要,虽然很难做到,但必须要有。

  有了上次的教训,刘锦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格外谨慎,时刻留意天气预报,以防雨水再次浸泡入场的水泥。

  对水泥初次检测不合格的事情,张国庆没有给刘锦城做过多的解释,只是说了些可能质检员搞错了的话。虽然复试合格了,不过在刘锦城心中,他对张国庆的水泥还是存在顾虑的。

  要知道,水泥质量如果不合格,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填充保护层地面强度不够,开裂、起沙、空鼓现象,这些质量缺陷是无法维修的,作为工地现场的第一责任人,他不得不给李瑶去了电话,把自己的观点陈述了一遍,以引起李瑶的足够重视。

  现在正是裕达公司树立口碑,打造“裕达”品牌的关键时期,刘锦城可不想在自己经手的工程上出现纰漏而给公司带来负面新闻。海蓝市本就是小城市,圈子又那么很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直接会导致订单的丢失,业务量和年营业额的下降,马虎不得。

  既然产品合格,李瑶也无异议,刘锦城就放下心来使用这批水泥,只要现场施工工艺没有问题,即使出了问题,板子不会拍到自己的屁股上。

  而处理完事情本该回去的张国庆并没有急于回去,他要弄明白自己的水泥为什么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近两年随着楼市的疯狂,水泥产业自然成了香饽饽。年产量不断扩大的“宝鼎”水泥厂在张国庆的精心带领下飞速发展,如今已成功打入海蓝市。

  由于他有先见之明,相关手续该办的都办了,而且在办理的过程中结识了质检站副站长的王海涛,自然而然,宝鼎水泥在海蓝市就打开了销路。

  “领导,到了吗?老地方,三楼306包。”张国庆放下电话后招呼服务员开始上菜。

  王海涛准时出现在了索菲亚大酒店三楼的电梯口,张国庆迎了上去,亲切握了手。

  二人进了包房就直接落了座,此时酒菜已上齐,有王海涛喜爱的高汤海参和红烧鲍鱼,也有他的最爱,红星二锅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国庆才把自己的疑虑缓缓道来。

  “老弟啊,这次纯属误会,误会啊!”年长张国庆五岁的王海涛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不会吧,领导,这也太巧了吧?裕达公司的货可是我供应的第一批啊,我可是听说了这家公司的口碑,是一支潜力股啊!”

  “我知道,真的是场误会,你听老哥儿慢慢跟你说。”

  原来检测站要搞创收,就是额外的收入,不挂入正式税收渠道的用于职工收入的福利,对报上来的各种材料采取严厉的质检手段,以致于十有八九的材料经历了复试检测,特别是新工程新材料,无一幸免。

  检验一次,就有一次的费用,而这二次的费用自然就进了创收名目下了。

  宝鼎水泥第一次在裕达公司使用,而裕达公司是去年才成立的公司,还属于次新公司系列,活该在这次创收中吃点儿苦头。

  王海涛手里握着可供自己玩的牌不少,多是原材料供应商,在建筑口混了这么多年,这些都是他的“宝贵资源”。由于他的疏忽,竟然忘了跟下面的检测员交代宝鼎水泥的事情,这不事情就发生了。

  对宝鼎水泥的质量,他还是很放心的,所以在得到张国庆电话后,立即查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很快修正了复试结果给出合格的报告。

  虚惊一场的张国庆自然对王海涛报以感恩的说辞,他太了解王海涛了,性情中人,特别豪爽,从一口一杯的红星二锅头就能看出来,所以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误会尽释的张国庆自然又陪着领导多喝了几杯。酒足饭饱后亲自送王海涛回了家,下车的时候把老家带来的两斤野生淡干海参放到了王海涛的手里。

  第二天,张国庆又出现在了李瑶的办公室,在李瑶的引荐下,他如愿见到了刘裕后。作为海蓝市新开发的客户,张国庆向来都是亲自拜访。

  二人说了下前几天发生的水泥检测风波,又说了些以后合作的事项,张国庆当场表示其他工程可以少量进货并做检测,如果再出现初次检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宝鼎水泥厂一定免费退货并赔偿双倍货款,以后绝不再登门叨扰。刘裕后听着张国庆的表态,当即安排了李瑶在其他工地酌情采购试用。

  合作的意向初步达成,张国庆回到公司后很快安排了裕达公司的事情,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李瑶的采购电话。

  就在刘锦城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安装的圈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他大吃一惊!也因为此事,刘裕后把他调回去召开了专题会,三令五申一定要以此为戒!

  说起来事情还有些曲折。

  原来,作为本土企业的方力安装公司竟然与地暖管材厂商勾结,用价格相对较低的PE-X管代替价格较高的PE-RT管,代替的方法说来也简单,就是在机器喷码的时候改变了标识,并撤换了外层包装袋。

  对这种做法,外行人是很难发现的,即使是内行人,不仔细看也是看不出来的。问题的关键是,地级市的质检站一般不做管材化学成份的检测,只做管径、壁厚、静液压强度等的检测,所以很难发现产品假冒的问题。

  就这样,方力安装公司瞒天过海,欺瞒了甲方,也欺瞒了监理公司,把整个小区约两万平米的地暖管材换了一个遍,节省了约20万的材料成本,最终得以竣工验收,并顺利交付甲方!

  这是去年下半年的事情,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正当刘方力以为此事已经慢慢过去的时候,剧情却有了转折。

&ems的下降,马虎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