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不同的轻松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公家提供午膳,郭绍吃了饭就试着打听赵匡胤在哪里,终于听说他正在殿前司衙门议事。

  他被告知不准进大堂,但是立刻就听到里面声如洪钟的大嗓门,赵匡胤的声音:

  官家对诸大臣说了,高平之战不靠人多,全仗少数能战之军力挽狂澜所以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官家体恤百姓疾苦,又说一百户民,才勉强可以养一名甲士;甲士越多,给天下百姓的负担就越大。

  一百户人的民脂民膏,才养一名甲士,若这名甲士不能捍卫家国不能上阵派上用场,拿他何用当今之要务,必须整顿禁军,把那些胆怯怕死的身体老弱的懒惰散漫不守军纪的士卒都淘汰掉,提拔身强力壮弓马娴熟善用兵器的精兵,成为上兵,国家供给甲胄兵器和粮饷;被淘汰的那些弱兵,变成下卒,让他们去屯田,平日种地,战时调用辅助主力作战

  里面开会开得没完没了,郭绍心情急切,想今天下午就把事情问清楚如果不等着,万一赵匡胤这边会开完了,又有别的事呢索性再等等,在大堂外慢慢领会中央的治军精神。

  赵匡胤终于出来了,他见郭绍上前行礼,便发出爽朗的笑声,哈哈道:我认得你。斩张元徽者,小底军郭绍

  郭绍看赵匡胤其实比较阳光的一个人,可能是脸太黑,容易叫人联想到太阳晒的吧

  末将拜见赵将军。郭绍执礼道。

  赵匡胤看了他一眼,说道:咱们到签押房去。

  郭绍心道:和厉害的人说话就是省心,什么都没说,人家就知道你有事找他,直接就找地方说事。

  二人前后走进一间公房,赵匡胤自己先在大木案旁边入座,又请郭绍坐下。他啥也没说,什么装作关心郭绍新上任干得如何之类的客套话一个字也不提,就淡定地等郭绍说事这样的沉默,赵匡胤就好像在说:有屁快放。

  短暂的冷场,叫郭绍更加紧张,一面琢磨怎么表达,一面又揣测赵匡胤知道后可能有的反应,一时间压力山大,确实有点见大舅哥一样的感受。

  他终于开口道:赵将军,可认得京娘玉贞观的观主京娘。

  怎么赵匡胤本来淡定中还有些许不耐烦的眼神,微微一亮。

  出于礼貌郭绍没有盯着赵匡胤的眼睛看。这个时代的礼节习俗有点特别,身份低的人如果直视对方,会被人视作不尊敬;但郭绍相信那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可以伪装表情言行,但眼神就容易露出蛛丝马迹,就看别人能不能细致地察觉,所以郭绍一直不动声色地注意赵匡义的目光。

  我觉得京娘很好,那个郭绍有点吞吞吐吐了。直接说我已经上了她,他临时觉得似乎不太好,便暂时把嘴边的话忍着。

  赵匡胤何其有头脑的人物,一见郭绍这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联系已经出口的半句话,他恐怕用脚趾头都猜得出来郭绍对京娘有意思。

  一时间赵匡胤那张颜色从来不变的黑里透红的脸,表情丰富极了。

  似乎有些难言的恼火,也好像轻松了一口气似的。

  赵匡胤立刻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多年前认识过一个叫京娘的人,她却不是道士,玉贞观我没听说过。

  郭绍先是愣了愣,又追问道:那玉贞观的京娘,会不会就是赵将军曾经认识的人,您却不知道她在东京出家了呢

  哈哈赵匡胤大笑了一声,但听起来这笑声似乎就不如平时那么爽朗了。他笑罢,又叹气道:实不相瞒,我认识的京娘已经唉都怪我。

  郭绍忙道:抱歉,不该提起赵将军的憾事。

  都过去了。赵匡胤道,那个道观的道姑,就是名字相同罢了,天下取同样名字的人何其之多,本不足怪也。

  赵匡胤心头真是说不出的滋味。当年和京娘就两个人,一起走了千里的路,别说是人就是一块石头时间久了都捂热了。眼看她要跟别的男人,赵匡胤心头能胤那张颜色从来不变的黑里透红的脸,表情丰富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