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向训家的小二郎(2)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哈哈向训说完台词就笑,看起来很高兴。今天是好事,当然应该高兴,或许他也觉得当着这么多客人的面一定要不亦乐乎吧。

  大伙儿又闹哄哄地说了一阵话,把王丞相请到了上位上坐定。

  不一会,屋子里就来了一些奴仆,收拾了两张方桌拼接在一起。放了很多东西在上面,有砚台短剑鞘书碗串钱等一干东西放了一个圈。在大家乐呵呵的时候,就见一个奶娘抱着小孩儿进来了,那孩子当真机灵,也不哭就好奇地瞧着屋子里的人。众武将一阵起哄,有人很有兴致地嚷嚷道:看向将军家的二公子能抓到啥

  向训把孩儿接过来,径直就放在了厅堂的桌子上。那孩儿没人抱了,竟然哇一声哭了出来。大伙围着桌子,逗了好一会,孩儿终于不哭了,便看着桌子上的东西,翻身趴下,爬了一段,伸手就去抓那只砚台。

  顿时大伙就哗然,一个声音道:嘿向二公子不想继承他爹的衣钵哩

  向训笑道:要是小儿喜读书,当然也是好事。将来若能像王丞相一般学富五车,成为国家栋梁,岂不妙哉

  上位坐着的王溥听得呵呵一笑,摸着下巴的山羊胡笑吟吟的。众人一听,纷纷附和。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道:在下有个提议,今日何不以此时之景此时之情为题,作诗祝贺向将军,如何

  众人循声看去,原来是赵都虞候的弟弟赵匡义在说话。那赵匡义身宽体胖的看起来长大了,声音却还带着一点稚气没完全变好,所以听起来全然不如汉子们那么粗矿,声音相比之下有点娘气。

  赵匡义正值青少年,细皮嫩肉人又胖,说话也客气,完全一个人畜无害的好后生。加上他又没啥地位,能到这里全仗他的大哥赵都虞候。于是众人都不怎么给面子,当然也就不怕得罪这么一个书生一样的胖后生,纷纷反对。

  写啥诗没开玩笑吧

  哈哈,喝酒我会,写诗是啥玩意

  实在没人把赵匡义当回事,五代的文人本来就没太高的地位,当了文官还好,没官的文人不是个笑话么,武将们要买账就奇怪了。哥哥是大将也不中用,又不是他自己是大将。

  不料向训却道:请王丞相赐小儿一首诗,我便当真如获至宝了

  大伙儿一听,顿时附和向训,人家王溥是学富五车的宰相,当然是会写诗的万一他现在突然诗兴大发了,你们不让他写,岂不是很不识趣

  王溥今天也是乐呵呵的,在向训这里真正是贵宾,一直被向训吹捧,给予了极高的尊敬。他一时间也不忍心拒绝向训和众将的好意,便伸手摸着下巴沉吟起来。

  这个淡定的动作,立刻就好像在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老子要作诗了

  众人暂时稍微消停,期待地等着。但或许其中有人压根就不懂,就算那王溥作得一首千古绝唱,恐怕在一些人面前也是对牛弹琴。

  王溥道:老夫心里倒是有两句了,后两句却一时没有想好。诗句总是可遇不可求,妙手可偶得总不能叫大伙儿都这样干等着。

  向训忙道:有两句也是好的诗不是文,便非字越多越好,有些人就算写几十行不好的,也不如好诗两句。

  过了,过了。王溥摆摆手道。

  郭绍今天才发现,向训不仅仅是一个武将,和那些只会打仗的武夫有很大的不同。向训特会拍马屁,度拿捏得非常好恭维别人的同时,不贬低自己,自然而然的并不过分。就算王溥知道向训故意恭维他,也会非常受用,绝对不会抵触;只看王溥的表情就懂了。

  人可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但不变色并不是在言行上毫不表现相应的情绪。

  果然王溥便缓缓吟道: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好好大伙儿甭管懂不懂的,都大声喝彩起来,郭绍当然也投入这欢乐的气氛之中,跟着叫好。

  王溥又摆摆手:既然老夫开头了,大家有两句便吟两句,就当给向将军的二公子祝贺祝贺。这位后生,你姓赵王溥看向赵匡义,又向赵匡胤点点头。

  赵匡义道:末学赵匡义。

  一问一答之中,人们又嘈杂起来,谁对一个白胖后生自我介绍有几十行不好的,也不如好诗两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