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幕府谋臣,唯有萧寒最善赌命!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善长微微摆手,依旧不在意的笑道。

  胡惟庸这才缓缓回过神,眼眸更是有些复杂的看向李善长。

  “又或者,萧侯比为师聪明。”

  “对于眼前局势的看法,要比为师看的更长远。”

  等胡惟庸坐稳,李善长才又是继续开口说道。

  “学生不明,还请恩师教导。”

  胡惟庸又是微微拱手道。

  “为师问你,开国以前,萧侯是什么?”

  李善长轻轻点头,便是反问道。

  “开国以前,少年谋臣。”

  “为陛下平定天下,立下莫大功勋。”

  胡惟庸想都没想,便是回道。

  萧寒之功,人尽皆知。

  “嗯。”

  “少年谋臣,何其豪迈。”

  “平定天下,何等意气风发!”

  李善长笑着点了点头,并没有反驳。

  “那为师再问你,萧侯之功,称之一统天下萧风雪,那为何仅仅是侯爵?”

  李善长话音落下,便又是抬起眼眸,看向胡惟庸继续问道。

  “年轻。”

  胡惟庸仍然没有犹豫,开口回道。

  少年谋臣,便足以说明所有!

  “嗯。”

  “年轻。”

  “萧侯确实年轻。”

  李善长又是点头,脸上笑意更足。

  “萧侯,从进入幕府的那时起,为师便看得明白,这样的惊世大才,一定会展露锋芒。”

  李善长的眼中,闪过一抹怀念,随即,又是笑道:“还记得,那个时候,所有人对于萧侯,都是不屑一顾,一个小孩子,不在家中玩泥巴,跑出来做军师,不就是在说上位麾下已无人可用,这不等于埋汰人?”

  确实,当年除了李善长,就算是刘伯温对于萧寒,心中都是有一抹轻视之心,却未曾想过,少年天骄之势如龙,入幕府,一计出,天下惊!

  “后来呢?”

  胡惟庸的眼中升起一抹期待,便是开口问道。

  “后来,全天下都知道。”

  李善长瞥了一眼胡惟庸,便又是自顾自的开口问道:“那你觉得刘伯温的功劳,足不足以封个侯爵?”

  “足以。”

  “刘伯温的功劳,并不小。”

  胡惟庸依旧点头,但嘴角却是微微抽动。

  刘伯温的点背程度,那可真是闻所未闻。

  年轻的时候不会做人,给老朱好一顿得罪。

  好不容易等年长一点,又被浙东牵扯其中。

  至于现在更扯犊子,又被牵入一桩大案之中,而这桩大案,还是谋杀小明王的案子,那还能活命?

  确实,朝中众臣基本都知道那道密旨,虽然活了下来,但却得改名换姓,继续为国出力,连伯爵都丢了,特别是在历史上,刘伯温已经死了,更是被株连九族,所以,这完完全全就是悲剧的一生。

  可从这里便能看得出来,刘伯温的才能,绝不容小觑,要不然,按照咱老朱大哥的性格,该杀还得杀,怎么可能让刘伯温改名换姓。

  那你就能想得明白,刘伯温封个侯爵,并不为过。

  “嗯。”

  “封个侯爵,不为过。”

  李善长依旧点头,还是笑道:“这其中的缘由,为师想以你的聪慧,应该能明白些许,毕竟,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至于为师年迈,最早追随于上位,不管是出谋划策,还是主理内政,为师的功劳,永远都不可能低于公爵。”

  “嗯。”

  “陛下平定天下的路上,唯有恩师,功劳最甚。”

  胡惟庸又是起身,恭敬作揖道。

  “嗯。”

  李擅长还是没有反驳,依旧点头道。

  “但功劳再大,也架不住老夫已年迈,那还能在朝堂上苦苦支撑几年?”

  随即,李善长又是有些感慨的笑道:“所以,若是老夫参与了小明王之事,老夫一定无法寿终正寝,也正是因为,刘伯温的年纪比老夫要小,上位才会下那道密旨,将刘伯温发配岭南,人尽其用。”

  “轰!”

  李善长的声音,依旧平静,但却如同一道惊雷,在胡惟庸的脑海之中炸响。

  胡惟庸终于明白了李善长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