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大明必须以经济改革为先!(二合一)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嗯,那我这一次出征,就必须保证沐英能赢,而且,功劳得算在他们的身上,不能算在我的身上。”

  萧寒也是笑着点了点头。

  “那寒哥不是什么都捞不上?”

  朱棣微微愣了愣,又是追问道。

  “我会记得风雪的功劳。”

  朱标微微抬起眼眸,看向朱棣道。

  其中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呃”

  朱棣还是没想明白,又想问时,朱标却是挥了挥手,打断了朱棣做法,随即,看向萧寒说道:“之前聊过了利害关系,我也懂了不少,那接下来,我们完善一下细节,明天我就让工部,准备打造货币模板。”

  “你还挺着急?”

  萧寒看了一眼朱标,微微挑眉道:“原本不是明年开春,怕被出兵耽误?”

  “嗯。”

  “重点还是当断则断。”

  朱标看向萧寒也是点了点头。

  作为洪武皇帝的儿子,难道朱标能没有野心?

  实则不然,能有如此心性,朱标的野心,自然不弱,甚至,更强于朱元璋。

  大明未来的二代皇帝,乃是继太祖皇帝之后的太宗皇帝。

  所以,朱标希望当后人提起明太宗朱标的时候,是一句文治武功,可以比肩甚至超越唐太宗李世民。

  这便是朱标的野心。

  唐太宗李世民,太宗界的珠穆朗玛峰,一个一己之力拉高了太宗之称的男人,贞观盛世,谁人不知?

  就算是杀兄囚父这件事,给李世民的衣袍上增添了一抹污点,但是又能如何?

  这能掩盖李世民那耀眼的功绩?

  可打天下已经不可能了,而且,朱标也明白,在打仗这一块上,他绝对不如李世民,所以,别挣扎,没啥卵用。

  但是,自打萧寒描绘出来的新货币体系以后,朱标看到了彻底解决经济问题,实现长久繁荣的可能。

  届时,长治久安,大明盛世,难道这般文治,还不能与李世民相提并论?

  那朱标又怎么能不激动?

  当然,朱标要是真的想和李世民一较高下,那他也得生个好儿子,毕竟,唐高宗李治的功绩,那也是有目共睹,不比他老爹李世民弱。

  但若是让萧寒知道,肯定会撇撇嘴,说一句“标子,你还是长点心吧,再过个几百年,还动不动经济危机,除非,真的能实现那伟大的理想,要不然,怎么可能长治久安,稳定繁荣?”

  “嗯。”

  萧寒有些慵懒的躺在椅子上,随即,才缓缓开口道:“那就聊一聊,我们尽可能今天,把所有的关键部分都弄出来,以免后期有横生变故。”

  “准备笔墨纸砚。”

  朱棡看向一旁的若依道:“你们不用在大堂等候,各自退下,由本王来记。”

  “遵命。”

  若依点了点头,微微躬身,便是拿来了笔墨纸砚,这才跟一干随从,退出了大堂。

  “首先,我们既然已经确定了在京师进行试点,可是我们一直都没有讨论过,比如这批新币我们发行多少,怎么投入进百姓的手中?”

  朱标看向萧寒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一旁的朱棡,也是奋笔疾书,就连朱樉与朱棣,也是一脸认真的看向萧寒。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问题不大。”

  “等市场管理司衙门搭建起来,我们就安排专人去核查京城的各种物资的情况。”

  “并且,这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必须要时时刻刻监管我们的官方市场,以这些作为新货币发放的参考。”

  “并且,依靠新货币调整市场情况,尤其是粮食,这是重中之重,乃是核心问题,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发展。”

  “至于老爷子那边,就得靠你这个太子殿下了,毕竟,接下来,我还要办学堂,洪武大典,还有出兵川蜀,事情太过于繁重,根本顾不过来。”

  萧寒想了一下,便是砸着嘴,笑着看向朱标,操盘这种事,对于现在的大明,还是有点太过于超前,不过无所谓,这大明王朝能有几个穿越者?

  反正,有这新货币先天压制,再加上市场管理司这把刀,那些商贾想通过商战,在大明的经济市场上搞风搞雨,掀起风暴,那就看他们的头,经不经得住砍了。

  还是来求推荐票月票,谢谢兄弟们了,拜谢,还有群聊,我已经重新创建了群聊,欢迎大家来探讨剧情。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