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章 群众的力量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附议。”“附议。”……“附议。”

  杨戬一提出,他们所有的亲信立即附合,最后蔡京也表态附合。

  只有耿直的李纲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如果这件事不作处理,枢相今后不知道还会背着官家和朝廷作出何种惊人之事。上次,童枢相听信折可求一人的片面之词,就调动十万以上的大军去围剿杨家军,可最后的原因,居然是折可求害怕忠心耿耿的杨家将访碍他投降叛国的事,故意要逼走或逼反杨家军。这件事朝廷还没有给个说法,又发现了他私下与敌国签定合约之事。这两件事情童大人都有卖国叛国久嫌,请官家三思。”

  赵佶道:“各位爱卿,童贯对大宋的忠心无须怀疑。朕也认为这两件事他办得欠妥。这样吧,罚他一年的奉禄吧。好了,此事到此为止,退朝。”

  宗泽、张叔夜、赵重阳等人都还想争辨,可是皇上不给机会。几个人都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走出了皇宫。

  赵重阳回去后,立即把朱武、汪老头、陈东等人找来商议对策。最后,赵重阳吩咐众人如此如此,大家领命,立即去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一千多太学生和京城的许多士子直接围在宫门外,每人手里拿着一份东京晚报,高呼:“严惩卖国奸贼童贯!”“童贯滚出东京!”……“童贯不死,国无宁日!”

  几千学者将宫门围得水泄不通,要上朝的大臣被赌在了外面。不知是谁发现了童贯的坐轿,呼啦一声围了上去,将童贯扯下了官轿。

  “打死你这卖国奸贼!”“你残害忠害,与折可求狼狈为奸!”……“杨家将何等忠勇,你竟然要派重兵剿杀!”

  一部分士子大声呼口号,一部分将《东京晚报》发给前来看热闹的市民。市民们看了增刊上朝廷对童贯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处理结果,当即有德高望重的石姓举人带头,大家按血手印,上万民书,要求朝廷顺应民意,把童贯赶出朝堂,流放千里!

  皇宫外的抗议活动,早被当值的太监传给李彦和梁师成等大太监。

  赵佶正在大殿傍的一间小房间内等待文武百官到齐后,他就上金殿设早朝。谁知等了好一会儿,都不见文武百官到来,正要遣人去宫外问原由,李彦和梁师成两人一同前来报告:“外面几千士子抗议,要求皇上和朝廷严惩童贯。现在童大人已经被士子们拖出官桥,一顿猛揍,生死不知。士子们又听说杨戬和王黼在朝堂上帮着童贯说好话,为他开脱,正在围攻两人。

  这是士子们提的条件,皇上若不答应,他们今天就不离开。”

  “将童贯抄家,公开审理他的罪行,太学生将派代表参加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审迅,明证其罪。杨戬和王黼与童贯沆瀣一气,互相勾结,应予严惩。请皇上快速定夺,迟则童大人性命难保,杨王二位也可能遭受池鱼之殃。”

  这赵佶是一个最无主见的皇帝,平时一干大事,都问蔡京、童贯等人,现在要作主,他一时那里作得了主。就问李彦和梁师成怎么办,二人和杨戬、王黼的关系犹其好,害怕皇上久不答应,杨戬他们性命难保,就让皇帝快速发一道圣旨,答应士子们的请求,马上让高球带御林军去抄童贯的家。看童贯等人伤得重不,伤得重就先让太医调理,然后才三堂会审。

  赵佶让梁师成代写了一道圣旨,用了玉玺,赶紧去宫门外传旨。

  士子听了圣旨后,确定皇上已经下令查抄童府,并把开封绅士们上的万民书一并交给了二人,才陆续散去……

  文武百官将童贯三人救起时,一看奇了怪了,童贯只是受了些皮外伤,远没有杨王二人伤势严重。秦桧只是个五品同知,没有上朝的资格,当时过来看了三人的伤势,心里道,这是一场有预某的行动,童贯马上要接受三堂会审,所以是轻伤,而另外两人只是帮童贯说了些好话,反而受了重伤。这是在警告大臣们,不要偏坦童贯啊。

  众大臣上了殿,行了礼后,赵佶问大臣们对今天之事有何看法。

  一位武将答道:“本朝不杀士大夫,优待士子,所以这些士子们一遇到看不惯的事,就要站出来闹。现在他们又受到新近出现的《东京晚报》盅惑,这次闹得特别凶。”说完将自己手里的一份《东京晚报》让太监传给皇上御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