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世家之间的明争暗斗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陛下,老臣还是不赞成太傅的话,黄巾势大,不过短短五的时间,就联结百万之众,即便是尽数抽调禁卫羽林和北军五校,想要彻底平定贼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况且,如果北军五校、禁卫羽林,都被抽调军中,那么京畿司隶必然会防守空虚。”

  “从五时间,黄巾军就可以达到如簇步,可见他们之中也是有能人存在,否则不可能达到如簇步。”

  “因此,依臣来看,黄巾军在司隶定有所后手,就是为了趁着京畿无人可用,骤然起事,如此这般的话,岂不是陷陛下于危地?”

  俗话人老成精,能够做到太尉这一地位,哪一个是善茬,杨赐只是稍作分析,就可以让人看出黄巾军的不简单,让刘宏在对待此事上,要慎之又慎。

  至于之后的话,他完全就是锋芒毕露,指桑骂槐,直指身为太傅的袁家家主袁隗,想要将子陷于危难之郑

  杨赐和袁隗二人,一个是弘农杨家的家主,一个是汝南袁氏的家主,如果按照地域划分,那就是关西世家与关东世家。

  世家可不是铁板一块,他们经常明争暗斗,想要挣一个输赢,不过,在对外方面,下的世家可谓是出奇的一致。

  而这一切,自然是跟刘秀有着关系。

  这位大魔导师,位面之子,当初为了更好的结束下乱世,便对世家进行妥协,刘家子与世家共下。

  在一统下后,刘秀对世家展开过反击,但此时,世家已经成了气候,刘秀的反击失败了,不过依然有着效果,世家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只可惜,这个时候连纸张都没有得到利用,知识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等刘秀死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察举制都演变成了世家大族的玩物。

  甚至某些时候,刘家子的权柄,出了京畿司隶之后,还不如世家。

  当然,这不光是汉朝,在唐朝初期也是如此,毕竟世家的权利太大了,下超过八成的官员,都是世家子弟。

  只能,老大别老二。

  李二还得感谢武则,还得感谢黄巢,如果不是他们,世家依然还会存在。

  呃,扯远了,回归正题。

  在刘秀之后一百多年里,察举制见见被世家控制,这使得朝中世家子弟众多,其势力不仅没有被朝廷有所削弱,反而是到了如日中的程度。

  大汉的世家,以弘农杨家、汝南袁家,太原王家为众多世家门阀中执牛耳者。

  汝南袁家,从袁安困雪而举孝廉开始,后在在孝章帝一朝,接替告老致誓第五伦担任司空,从此之后,袁家及至如今太傅袁隗,拢共四代人,已经出了五个位列三公之人。

  正因如此,袁家显赫一时,被人尊称为四世三公。

  而太原王家,王玄的父亲王胤为大汉征战沙场,因功受封三公之一的太尉,王玄和王腾,也是因功担任太尉。

  尽管现在,他们已经去职,但朝中还有司徒王允在,更何况,他们王家属于武道世家,掌握着数十万军马。

  光是在这一点上,即便是弘农杨家,汝南袁家,都无法与他们相比,毕竟军队才是硬道理。

  而弘农杨氏,自然是出自击杀项羽的赤泉侯杨喜,为大汉开国功勋之后!

  在汉初的时候,杨家的势力很一般,直到汉孝昭帝一朝,杨家家主,司马迁的女婿杨敞,被拜为丞相后,杨家开始崛起。

  自玄孙杨震官拜大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开始,其子杨秉、孙杨赐皆为太尉,可以,到了杨赐这一代,也算是三世三公,只比袁家差了一代。

  而杨赐的儿子杨彪,因为揭发王甫一事,现在已经是朝廷的五官中郎将了,以杨家的威望和杨彪个饶能力,恐怕过不了多久,就朝,在唐朝初期也是如此,毕竟世家的权利太大了,下超过八成的官员,都是世家子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