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风从哪里起?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副史夫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将新衣裳穿到了崇庆城官太太们的宴会上。

  接连几场宴会下来,找到颉氏绸庄来的官眷几乎把门槛都踏破了。因已没了存货,个个都拿着现钱要下定。

  然而计算了衣服制作的时间,贞锦依并不敢全都接下来。

  凡是来下定的,都要先讲好,一套衣裳一月之内要货的不接,再后来,一家同时定两套衣裳的也不接,无论给多少钱也不行。

  但条件越是苛刻,愿意排队久等的反而越多,连定金也是越给越丰厚。

  有的人家还送来了金银珠玉等物,要求做成衣饰。

  贞锦依按着这些珠宝的材质形状,有的做成了纽扣,有的做成了云肩缀角,有的则以珠绣的方式绣在衣领衣缘或是肩上。

  因她将衣料辅料等记录得极为详细,哪些东西用在哪里也写成单据,让客人取衣时签收,来做过的人都觉得放心。名声传出去,愿意加缀珠宝的就多起来,而衣裳的价钱也再度抬高。

  衣服的式样和装饰依据定做者的身材和需要有所更改,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都是大袖垂膝,衣摆或裙摆拖地二三尺。

  因天气渐热,衣领改得短了些。但多数客人仍要求高领,只为了显摆新鲜好看又贵重的领扣。贞锦依便用薄纱做领,中间分隔较开,或是翻下来一大截。有的甚至做成假领,只在锁骨上围上一圈,乃缀上领扣或缀角。

  云肩与外衣也多用轻纱,并加上披帛,长大的衣摆被风吹动时,飘拂起伏,很有动感。

  不过一两月,宽袖长衣,渐渐成了崇兴官眷中最时兴的式样,有些在颉氏绸庄排不上队的人家,也让自己家做针线的人仿效着做。

  只是长衣易做,高领大袖却难得,今朝以来,无论官民,一直都是交领窄袖,许多针线上的人从来不曾裁制过这类衣服,又都是听人描述,做出来便有画虎不成之感。至于云肩样式,也多只会四合如意等大幅样式,远不如贞锦依设计的千变万化,绣工又极精巧。

  越是这样,找到颉氏绸庄来的就越多,官眷中只以颉家所出为正宗。

  与此同时,这种高领宽袖的长衣在京城也成了官眷们眼热的物件。

  起因在于崔皇贵妃册封礼之后的宴席。

  册封礼的日期放到太后的寿辰之前,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特意要给皇贵妃脸面,日后她正位坤宁宫,已是明摆着的事。

  经手的人全都十分用心,皇帝太后又另给了赏赐,这场册封礼就办得格外隆重盛大。

  太后还特意赏了在京命妇一人一匹大红纱罗,作为典礼之用。正昌帝又赏赐在京官员每人一匹大红织西番莲团花锦。

  这些原本只准许有爵位的勋贵穿用的锦缎,如今连只有七八品的芝麻小官都可以穿,也是前所未有的盛事。也相当于宣告天下,所谓衣饰僭越的事,连天家都不再放在心上。

  册封大典时,参与的官员都穿上新制补服。典礼之后的赐宴上,领宴的官员又全换上了大红团花锦的外衣。

  内外命妇们则从行礼时起,就全都在新制补服外罩了红纱大衫,红彤彤一片,十分喜庆。

  繁文缛节大操大办了三日,赐宴毕,太后就说要清静清静,去了郊外的清熙园颐养。

  崔皇贵妃就在宫中办了家宴,只请了内命妇与在京至亲的女眷。

  因太后还特意赏了在京命妇一人一匹大红纱罗,作为典礼之用。正昌帝又赏赐在京官员每人一匹大红织西番莲团花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