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突然启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启程的时间却比丝坊众人预计的还要早。

  只因内监宣召,得到懿旨的劝谕使们不敢懈怠,当即各自写了呈报,先用八百里加急发往京中。因而他们人还在路上,奏本早已由执事监送进了宫里。

  太后看了送上来的呈报,见各地农桑俱已丰收,且近京几省种桑养蚕之数大高于前,正应了今春“亲蚕礼”时所许之愿,因而圣心甚悦,当即传令赏赐几个劝谕使,又命人送恩赏给这几省的主官及夫人。

  皇帝承太后之意,也命户部加紧核报今年各省秋收之数,又下旨令各省的锦官院加紧织造贡品,以备太后在冬至时惯例要率后宫行的宫内冬祭之礼。

  由于宣召和呈报都是通过宫里的执事监办的,外界一概不闻,等太后下懿旨时,内阁才知晓皇帝已经看过劝谕使们的呈奏了,而且绎焕宗等人的呈奏,与他们送到内阁的奏本大同小异。

  时机错过虽仅有几天,然而内阁打算拟定的议罪条陈已不能再送往御前,否则就是公然打太后的脸。

  阁老们都是以稳重着称的人,自然不能干这种公开撕破脸叫板的事。

  因而不几日,非但江安省的几个奏本呈到皇帝面前,就连陇南等边远之地关于的农桑新政的奏本也冒了出来。

  而江安省因改行蚕桑及两熟稻推行得力,奏本上所附条旨还有嘉奖之语。

  皇帝阅后龙颜大悦,当即照准,令内阁明发上谕,嘉奖劝谕勤力者绎焕宗等,且埠宁知府及埠祥县令、渠安县令等地方官今年政绩记为优等,来年优叙拔擢。

  又下旨,令回家待查的户部尚书安正德及其属员等,为核算今年秋收以及岁末年初总收总支等事,特许破例复职办事,其被弹劾之事,待年底事务办完再行察查。

  岁末结算和年初预算是全年最大的一项工程,这正是户部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此时宽免户部的官员,是完全说得过去的。然而查实“罪状”的事放到这桩大事之后,至少都要推到明年开春之后,那时若预算一时定不下来,就相当于弹劾的事儿也不了了之了。

  内阁和御史如何应对且不说他,总之这几道上谕一发,朝中新政的支持与执行者顿时抬头挺胸,做起事来更加勤力,中立者也不免要多想一想下一步如何行事。

  江安省锦官院自得到太后的奖赏,还未等到催办织造的圣旨下来,就已派人分头前往江安、江靖、崇兴三省下辖各郡,催着先前征集的丝坊、织工等尽快迁到江安省城的锦官院。

  因此,贞锦依的学徒文契才从贞阳乡画了押返到郡府城里,良三娘就匆忙领着丝坊的人收拾,准备赶路。

  丝坊几乎是举坊搬迁,所有用得着的物品全都要带走。因繁琐事务太多,贞锦依的拜师仪式也只得免了。

  良三娘子的丈夫良三刚一得到信儿,就带着儿子良铮赶回埠宁,先将大物件装车送走,再递了信儿到坊里,叫织工们都带上细软等物,选定个吉日,并请好了一队镖师预备登程。

  离吉日还差两天,知府衙门专管染织事务的师爷就找着良三,叮嘱他们丝坊务必明日一早城门开时就立即出城。

&e到太后的奖赏,还未等到催办织造的圣旨下来,就已派人分头前往江安、江靖、崇兴三省下辖各郡,催着先前征集的丝坊、织工等尽快迁到江安省城的锦官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