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贾母听后,叹了口气,说:“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记不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话,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玩笑会子就完了。”

  刘姥姥听到贾母的话,心中感到一阵酸楚,她笑着说:“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不能。”贾母听后,摇了摇头,说:“什么福?不过是老废物罢咧!”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贾母,这个家中的长者,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开口说道:“我刚才听凤哥儿说,你带了许多新鲜的瓜菜来。我立刻让他去收拾,准备烹饪。我一直想尝尝那些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瓜果蔬菜,外面买的总没有你们自家种的那么新鲜美味。”

  刘姥姥听到这话,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回答道:“这些都是我们乡下的野味,只是吃个新鲜罢了。其实我们更想吃些鱼肉,但实在是买不起。”

  贾母听了,又接着说:“既然我们今天已经认了亲,你就别空着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弃我这里,就多住一两天再走。我们家也有个小园子,园子里种满了各种果子,你明天可以尝尝看,带些回家,也算是来看亲戚的礼物。”

  凤姐儿看到贾母对刘姥姥这么喜欢,也赶紧留她:“我们这里虽然不像你们的田地那么大,但还有两间空屋子。你可以住上两天,把你那里的新闻故事讲给我们老太太听听。”

  贾母听了凤姐儿的话,笑着说:“凤丫头,你别拿他开玩笑。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哪里受得了你的打趣?”说完,她又命人去先抓些果子给板儿吃。

  板儿看到这么多人,有些害羞,不敢吃。贾母又命人给他一些钱,让小孩子们带他去外面玩。

  刘姥姥喝完茶后,便开始向贾母讲述她在乡村中所见所闻的各种事情。贾母听得津津有味,越发觉得这个乡下老太太有趣。

  正说着,凤姐儿便命人请刘姥姥吃晚饭。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给刘姥姥吃。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鸳鸯忙命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去挑了两件随常的衣裳,叫给刘姥姥换上。那刘姥姥那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彼时宝玉姐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

  在晚餐的准备过程中,凤姐儿特意安排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以表达对刘姥姥的尊重和热情款待。她亲自挑选了一些贾母最喜欢的菜品,并嘱咐厨房精心烹制。这些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寓意吉祥,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当刘姥姥换好衣服后,她感到有些不自在,因为这样的待遇对她来说实在是太过奢华了。然而,她也明白这是凤姐儿和贾母对她的关心和照顾,所以她心怀感激地坐到了贾母的榻前。

  此时,宝玉和姐妹们也在场,他们都对刘姥姥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从未听过这样真实而生动的故事,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刘姥姥的话语中蕴含着智慧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受益匪浅。

  宝玉姐妹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之声。他们觉得刘姥姥的故事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要精彩动人。这些故事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整个晚餐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刘姥姥的故事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话题,每个人都争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个晚上,不仅是一次美食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启迪。

  刘姥姥,虽然她来自一个偏远的村庄,但她天生就有一种独特的见识。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在世间的种种经历使她变得更加聪明和机智。当她看到贾母高兴的样子,以及那些哥儿姐儿们都聚精会神地听她讲故事时,她便开始编造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刘姥姥开始讲述:“在我们那个村庄里,我们每天都要忙着种地、种菜。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里雨里,我们都在地里辛勤劳作,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休息。每天都是在那片土地上度过,就像在马凉亭里歇脚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奇怪事情。”

  她继续说道:“就像去年冬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地上的积雪厚达三四尺。有一天早晨,我还没走出屋子,就听到外面柴草发出的声音。我猜想一定是有人来偷柴草了。于是,我靠近窗户往外一看,却发现那个人并不是我们村里的人。”

  贾母听了刘姥姥的话,猜测道:“也许是路过的客人觉得冷了,看到有现成的柴火,就拿来烤火取暖吧。”

  刘姥姥笑着摇头说:“也不是客人,所以我说这件事情很奇怪。老寿星你猜猜看,那个人是谁?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她的头发光滑亮泽,穿着一件大红色的袄子和一条白色的绫子裙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