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袁隗,错的离大谱(2/2)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他看来,今日之祸,袁绍难辞其咎。故他对于皇帝针对袁氏一族,并无不喜,反而内心期盼。

  死同行,本来就是普天同庆之事。正所谓袁氏将死,曹氏当立。他曹操也想显名于朝野,征战于四方,功追于先贤。

  其他不明缘由的诸多大臣,还以为皇帝真的仰慕袁绍,想要擢拔袁绍呢。

  一时间,有人艳羡袁氏,恨不能以身许之。有人厌恶袁氏,占尽好处。恰可谓:人心纷乱,莫衷一是。

  眼见孙坚领兖州牧将是既成事实,议郎何颙唱名道:“陛下,臣以为虎贲中郎将袁术可领兖州刺史。”

  刘协闻言,真想以手扶额,喟叹:卿是袁氏之臣,还是汉家之臣?

  这一波三折,其实并未超出刘协的预想。

  此次荐官,以冀州牧为尊,实权最大。然卢植之名,无论宗亲,还是袁氏,皆不能与之相争,他们自然不会自不量力,去触霉头。

  杨彪家世与袁氏相当,若与之争,成了倒罢;若是不成,反而与弘农杨氏结仇,不利于联合抗董。

  且皇帝话里话外又对杨氏颇为推崇,故袁氏门生也不愿去争豫州刺史。

  唯独长沙太守孙坚家世不显,却一跃而成州牧,显然,这会让诸多大臣嫉妒得面目全非。

  诸大臣皆是人精,自是心知肚明,柿子要捡软的捏。故集火孙坚,为袁氏谋取最大利益,成为袁氏门生的主要目的。

  李儒再次唱名道:“太尉以国事为重,选贤任才,不以家世论长短,只惟能力议贤愚。长沙太守孙坚之能,众皆知之,以其为兖州刺史,功必成也!”

  每每李儒冲锋,皆被诸臣视为董卓之意。故他言论一出,诸臣皆腹诽。但孙坚之能,虽非诸人皆知,但请功之奏疏,不会骗人。所以他们倒也无话可说。

  只是孙坚出身寒微,骤然擢升,确实醒目,也无怪乎很多人不服。

  看到不少人气势汹汹,刘协知道,他想要一锤定音,可能会有波折,但他却不得不发声。

  因此他朗声道:“袁氏家学渊源,人才辈出,实乃我大汉之幸事,朕深以慕之。

  然太尉举贤纳才,显出于公心。无论前尚书卢植,还是太中大夫杨彪,皆名士大儒,功勋显著。

  长沙太守孙坚,家世虽寒微,然其报国之心炽烈。黄巾乱起,其募精兵千人,随河南尹朱儁征战四方,披坚执锐,不避箭矢。

  朕曾览朱尹之奏章,感念其胆壮气盛,其领兖州刺史,实至名归。诸卿切勿以门第论英豪,当以实功举贤良。”

  殿上诸卿,终于回过味来。

  皇帝口惠袁氏,而不以实权;重实功而轻虚名,彰寒门而抑士族,任人以贤,这是要变天啊!

  在朝臣们暗自盘算利益得失之际,袁隗恼了!

  他发现,自己错了,错的实在是太离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