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救母(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哎呦,你娘这病重啊!我只能保证有所缓解……你右脸怎么肿了?”刘先生给他抓好药,放在桌子上,最后是小声问的。

  “这个解释起来有点乱,改天我解释。”他眨巴眨巴眼睛,同样小声回答,然后切入正题。

  “行,足够了。谢谢师父。”诸葛亮熟练地从袖子里掏出几两银子,放在桌子上,并拱手告退。刘先生却给退了。

  “银子倒是不必,我这里给你多弄了几味药,你要是能把它给熬出来做补药,我就够高兴了。反正一年来你懂不少药理。”果然是个医痴,诸葛亮心道。

  “回去把《黄帝内经》给背完。”诸葛亮顿时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轻哼一声“好”,把银子塞回袖子里,苦笑着跑回家了。

  ……

  一路风光如快进,不时有差点撞到人的情况。到家的路程大约十里左右,他现在一路加速没有太大负担。

  大家见他早早回来,感到不习惯,可又明白,于是诸葛瑾指路道:“娘还在你那里,厨房左拐。我先去照顾弟弟——他淘气的很!”而他爹则是有意回避他。

  “好。”他不多耽搁。

  到了厨房,他打开药包,按照师父给他的相关指示一步步煮药,却有时太担心母亲,差点失误。只一会儿工夫,他的心被拎得悬到半空了好几次。

  他更加能体会到师父交给他的任务多难了。

  但一想到他的母亲,就有一种负罪的心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长呼一口气,继续投入其中。大约有半个时辰,药才好不容易煎好。他顿时感觉身子轻了很多,把煎药的锅端上,哼着小曲儿一步步挪到了房间。

  稳稳在桌子上放下,诸葛亮斜撇了一下章氏,只见她侧卧在床上,安静的看着他的书——准确的说,是医书,厚厚的《黄帝内经》。随后一不小心咯了口血。

  看着这幕,他越想越难受,竭力得使自己不发作,咬着自己的下唇,紧压着自己的胸,去抑制悲伤。顺便把碗和调羹准备好,盛一碗汤,把它吹得凉些。

  “阿亮,这个是不是对我的病有效啊?”章氏没看到他的不对,合上书,期待地问道。

  “有效,但无法根治。”他把吹好的汤小心翼翼地端到章氏面前,还递上调羹:“先喝吧,晾好了。别担心那么多。”

  章氏直接一饮而尽,忍不住吐槽道:“真难喝。”

  “我也不喜欢喝药,没办法。”诸葛亮摊了摊手,随即庄重道:“我说的那些动作,每天做两次——要多运动。多开窗。”他回头看了一下。

  “最后,药趁热喝。”

  章氏点点头。诸葛亮不再过多提醒,捎上两本“必背书目”,自己去外面锻炼身体学习了。

  不知不觉,太阳就钻到了它暖和的被窝里,只把小半个红脸露在外面,好象在和他道别。他到房间外偷偷从窗里看了看他娘的状况,见药已经喝完,她脸色红润地躺在床上休息,便暂且不巡视了。

  那就差不多了,该找郭嘉谈谈心了。一迈步,微风吹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乡野间独有的清新空气,望着这秋风习习,雁过留声的景象,就像吃了人参果似的,浑身没有一处不感到轻快和熨贴。

  诸葛亮一路走马观花,不一会儿就到了后山那处,那里隐隐约约有曼妙的琴声传来。

  他侧耳聆听,这琴音仿若高山流水,奇峰峻岭,和着微微泛红的天空,映衬出一番独特的豪情壮志。只听曲声越来越激昂,好像要和将归西离开的金乌斗上一番,似乎能使他多驻一会儿——如果真能这样,那简直是梦幻之中。也许抚琴人也意识到了自己梦得遥不可及,便有些凄然地放缓了节奏。于是诸葛亮不敢踏地重,生怕踩碎这珠落玉盘似的泠音。他缓缓才达到赴约。而还没等他到,看清面目,琴声已经戛然而止。

  他上前,见只有郭嘉一人,不免感到惊讶,便环顾四周,却也并无异样,这才笃定。

  琴不知被郭嘉收到哪里了,现在他只是漫不经心地瞟了诸葛亮一眼,略有责备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随即又解释了一句:“来的这么迈步,微风吹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乡野间独有的清新空气,望着这秋风习习,雁过留声的景象,就像吃了人参果似的,浑身没有一处不感到轻快和熨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