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白云边茶社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阿文看来,孟信简直是在装模作样,他一脸鄙夷的样子不免挖苦道:“你这样算不算走投无路了啊,还有什么一言难尽的?”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来了一条短信,一看是老马回复:白云边茶社,一个人来!

  他念给孟信听后问道:“你们神神秘秘在搞什么?”

  孟信现在哪有解释的心情,恨不得马上见到老马讨个主意,有些赖皮的样子道:“江湖救急,再给点路费吧!”

  阿文几近无语的指了指他,随后从皮夹里掏出两百元递过去,没好气道:“见到你就没好事!赶紧滚!”

  孟信接过钱后道:“我要真走投无路了,你们三家就等着我轮流着混吃混喝吧!”

  说完扭头就走,恰好一辆空车在路边等客,他疾步上去,车子扬尘而去。

  白云边茶社在南湖北岸,龙山脚下,相传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茶社名字出处源自李白的诗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老板姓易,叫易坚,家传的生意到他手里已经有些落寞,不免想着法子改善,几经失败后就开始心灰意冷,很快自以为找到了暴富之路,却是被一些狐朋狗友带进了赌博之道。

  这条路他几乎走到了黒,输多赢少欠了一屁股债,思来想去竟然觉得是大云山的菩萨拜少了,没保佑自己发财。

  只要哪次输惨了,准要去大云山祈愿下次翻本。

  一来二去和同行上山的老马就认识了,两人不免攀谈了几句,结果游人变成了朋友。

  老马多多少少听易老板倒了不少苦水,一次下山后有心的一起去了白玉边茶社,从此就变成了白云边茶社的常客。

  后来渐渐得知,龙山脚下,有近一半的茶园都是易家的,老马就动了心思。

  开发区和龙山隔湖相望,老马无意听到规划局朋友的一次酒话,龙山是块宝地。

  他当时也没在意,开发区和龙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就好比一个金疙瘩拿去和土坷垃相比较,更不可能相提并论。

  这话有因!

  老马后来不免要去探口风,这朋友变了脸色不承认自己说过这话。

  这样一来,老马愈发有了怀疑。

  他有段时间几乎魔怔了一般,沿着开发区的规划地盘开着车转悠了一遍又一遍,不断分析自己所知道的情况,终于发现了些端倪。

  再结合政府大力打造优居城市形象,创新古典宜居山水一城的理念,终于明白这话的含义了。

  政府的布局很大,步子也迈得稳,山水一城的理念,自然是要有山有水,以开发区为轴心,引长江水,先滋润萎缩了西洞庭湖,再盘活了南湖,三水绕城后,天岳山,幕瀑山和龙山自然就凸显出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有了这发现,老马兴奋得大半夜睡不着,喝了酒发了神经一样非要拉着孟信在南湖北岸吹风,叽里咕噜划下疯狂的设想。

  孟信以为是老马喝醉酒的痴语,没想到他真的开始一点一点打起了易家茶园的主意。

  这件事情老马很是小心翼翼,一直等到易坚开口借钱的时候,才提出一点要求,他要入股白云边茶社,不定期搞什么艺术沙龙,召集一些搞收藏的朋友交流藏品,互通有无。

  没想到易坚居然没答应,说这茶社是易家祖上留下的荣耀,一代代传下话来,哪怕是买田地,这茶社的招牌不能外人染指。

  原因是这茶社的招牌是纪晓岚写的,乾隆皇帝喝过易家的龙山毛尖。

  老马听到易坚说明原由,也就不再提起,却也还是借了五万元钱给他。

  这钱很快就被易坚输完了,易坚又恬着脸开口,这次是自己主动提出让老马收他名下的茶园。

  老马表面上没答应,第二天却领着一个想投资的朋友来看茶园,试探试探这位朋友的投资眼光。

  这位朋友看了看茶园后,回了一句:资金回笼慢了,不利好。

  这话是当着易坚的面说的,易坚还以为请了专家来考察,当即表示价格还可以商量。

  这位想投资的人倒是看中了茶社的招牌和好位置,易坚一脸难看的表示不能接受。

  事后,经不住易坚的苦苦相求,老马还是再次借了易坚五万元钱。

  然后,等着易坚再次来找自己。

  一个月后,果然又等到了易坚的电话,老马就带着孟信来了,转悠下茶园,让他和易坚签下了五十亩茶园的产权变更手续。

  一年半的时间,经过他不着痕迹的蚕食,易坚名下的茶园,就易家的龙山毛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