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收服诸葛亮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没有人回答,甚至没有人知道他来过。

  ……

  计略已定,曹无没有再和诸葛亮谈论别的。曹无也佩服糜竺拿全家当作赌注的豪气干云,但双方各为其主,既然撞在手里,杀了也是应有之义,何况还放了糜芳回去呢。

  至于张飞,本来曹无也顶多囚禁,不敢杀的,隆中对好不容易给了刘备一线生机,万一张飞死了,依刘备的脾气,那还不全军死战,到时候如果来个哀兵必胜,事情就大条了。

  诸葛亮则处之泰然,仿佛刚才说的,不是杀人,而是杀鸡杀狗一般。

  他与二糜并无交情,只是个面子问题,见到曹无如此犹豫,知道无法保下二人,干脆顺水推舟,提供一个选择,下决定的还是曹无自己。

  等曹无想办法提前通知伏兵,回来后。乌云密布。

  阿六就挽留曹无住在这里,曹无干脆夜宿诸葛亮家的茅庐。

  三间茅屋,除了一间堂屋外,两间都是卧室,一个卧室是八尺大床,另一个却只有小床。

  曹无理所当然的认为小床是阿六睡的,没想到阿六径直去大床,抱出一床秀被道:“今日我睡小床,两位先生睡大床吧。”

  见曹无瞪着自己,身材娇小的阿六吐吐舌头,深知自己这些年占据大床的行径不妥,一溜烟跑去堂屋生火做饭了。

  山居简朴,好在曹无也不是挑剔的人,和诸葛亮一起盘坐在大床上,气氛有点暧昧。

  俗话说,曹魏好人妻,东吴控罗莉,蜀汉全是基。

  蜀汉从一开始就有同坐同卧的传统。

  曹无想了个问题打断气氛,问道:“先生认为汉室为何至此?”

  诸葛亮答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为政者,当选贤任能,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方可让四方百姓安定。”

  曹无摇头道:“灵帝卖官鬻爵,外界道罄竹难书,可是先生是否知道,若没有卖官,这国库早已亏空,天下早已大乱了!”

  曹无前世键盘侠的基本操守,即从奇怪的角度看问题并驳倒对方,他把这种办法发挥到极致。

  讲起天下大势,言语滔滔不绝。

  最后落到“土地兼并”四个字上。

  诸葛亮此时未掌大权,只想着从人才任用、体恤民情、轻徭薄赋等方面考虑问题,却从没想过土地兼并、资产集中这种社会症结才是罪魁祸首,底层人看不到希望,才有了黄巾之乱。

  诸葛亮叹服无比。

  “因此,汉家天下破败至此,世家大族才是祸乱根源,桓帝灵帝、董卓曹操,都只是借口罢了!”

  盖棺定论的时候,诸葛亮犹如受到当头棒喝,他自己就是世家子弟,交友往来无白丁,却没想到,祸根就在身边。

  接下来,就是曹无发挥的时刻了,他把前世各种制度讲了一个遍,甚至谈到了没有皇帝的制度,从君主立宪讲到民主共和,从君权相权之争讲到阶级矛盾,螺旋而上的科学历史观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论断,超越了时代一千多年,听得诸葛亮眼中放光,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番讲述,已到深夜,兴致勃勃的阿六都听得昏昏欲睡了,被轮番震撼的诸葛亮还是精神抖擞。

  诸葛亮只觉以前不明白的问题都豁然开朗,等曹无睡了,他还在细细斟酌,堪称废寝忘食。

  第二天,曹无一醒来,就看到双目血丝的诸葛亮看着自己。

  诸葛亮道:“先生学贯古今,堪称天下第一人,亮受教了!”

  说罢,就要郑重行礼。

  曹无虽然被夸得飘飘然,但好歹知道自己那点斤两,他这种在前世也只是混个普通本科的少年,智力水平其实比诸葛亮、荀彧、周瑜这样的人差了太多,只是胜在见多识广、知道历史走向而已。

  曹无不敢受这一拜,将其拉住。

  阿六在旁道:“将军,先生已经答应跟我回北府了!”

  “什么?”

  曹无大喜,试问这世间,有谁能拒绝诸葛亮的加入呢?

  曹无当即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先生进北府,天下必合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