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挑战一把自己,做一款真正的工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混纺好,混纺既能改善单一原料织物的缺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原料成本。由此就可以真正形成五营的产业价值。

  在想到混纺这个思路之前,宋应奎不觉得五营有发展纺织产业的前途。无论是棉还是羊毛,甚至是麻,五营以及附近地域都不具有原产地的优势。没有原材料产地优势的同时,也没有技术积累。这样的情况下,想把纺织产业搞起来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但是有混纺这个思路后,起码原材料的产地优势五营是具备了。咱这里是不产羊毛,也不产棉花,但咱这里可以让棉花和羊毛交汇啊,而且咱还有优化羊毛性能的优势。没有织布的传统不要紧,想办法对纺织机械进行改进,利用别人都还没有混纺经验的先发优势,从头进行技术积累。

  解决羊毛脱脂的问题,在现有纺织工具的基础上,研发一套适合混纺的纺织机械。研发的纺织机械,还要在性能上有优势,织出来的布要比市面上常见的布好。对了、印染工艺上也得做改进。一定要让五营产的布,成为优质布的代名词。如此一来,五营就算是真正具有了在天下立足的根本。

  优质的布料,在世界贸易体系中都是硬通货,这个产品不像此前搞的产品那样受限。咱现在所处的位置,算是真实历史时空里丝绸之路的一个小节点啊。丝绸能行销全世界,咱五营产的混纺布行销小半个世界总有可能吧?

  一定要将这事给搞成,只要弄成了这事,也不枉做了一回穿越客。

  简单的羊毛脱脂工艺搞定不难,目前来说最大的困难应该是研发一套性能优良的纺织机械。纺织听着是一个词,实际上是两件事。纺纱机械和织布机械合在一起才组成了整套的纺织机械。

  纺纱工具如何改进?最好是能改进成水动力的纺纱机,效率高一点。直接弄成熟的水动力纺纱机械可能有点难度,但简单的改进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织布机也用水动力的思路吗?宋应奎不准备走这条路。当年上学的时候,他参观过一个机械博物馆,里边有一种二三十年代日本制造的手动织布机。据博物馆的讲解员小姐姐介绍,当年这款机械进入中国后,深受华北地区百姓的欢迎,他们用这款机械织出来的布,甚至冲击了日本工业化纺织厂的市场,以至于日本后来禁止将这款机械销售给中国人。

  从效率上说,这款纯手动的织布机,最起码不比水动力的织布机差。纯手动的织布机不受水源的限制,不用建大型工厂,农户在自已家里就能生产,宋应奎觉得这更适合当下的五营。

  地盘狭小的五营,搞太多大型工厂,势必会让很多人脱离农业生产。五营不能发展成一个纯工业化的小镇,这样就太脆弱了,必须得想办法留住农业人口。

  可是做一款类似于自己参观时看到的那种手动力织布机,挑战很大啊,自己的机械制造水平,未必能将其搓出来。挑战一把吧!咱不能一直不思进取,对自己的要求要提好一点,总想着用简单办法来解决问题,不是一个要改变世界的心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