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张武梁上现敌情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舅爷愿意就好,这样吧、我家老宅那边还有几间空房,舅爷和舅奶奶先到我家老宅住着,如此也宽敞一点。其他人,暂且在沿川城将就,等我这边盖的房子多了,再设法多匀几间房过来。”

  人有亲疏远近,大舅爷是奶奶的亲兄弟,待遇肯定要比其他人强点。让他住到老宅,奶奶应该是愿意的。

  当天、将姜家其他人安置到沿川城后,宋应奎就带着大舅爷到了杨家堡老宅。

  奶奶姜氏见到自家兄弟后,忍不住掉了眼泪,身处乱世,每一次重逢都不容易!

  “舅爷、听小虎说,这次随你过来的人中,我秀才舅爷也在,还有几个过了童生试的长辈?你能不能替我问一下,他们能不能到我镇守府办的学堂做教授,教我五营子弟读书识字?”谋划了好长时间的五营学堂就要启动了,但是五营本地的教师资源不多,过来的姜家人有五六个读书人,正好能解决燃眉之急。

  筹办的五营学堂,论规模的话并不大,入学的首批学生还不到百人。但是哪,学堂这边要承担的任务可不仅是教小学生,还要承担军官和工匠扫盲的任务。几样活加起来,没二三十个老师是不行的。五营原有的师资,最多能凑十二三个,再加上五六个姜家人的话,学堂这边的教师还是有缺口的。

  “都是自家人,这事、我就做主了,让他们全到学堂帮着咱奎娃办学。说起来,这也是给咱姜家老小一碗饭吃哪!”姜家人现在啥营生都没有,当教师起码有工资可拿,大舅爷连忙应了下来。

  姜家人的到来,倒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宋应奎的人才危机。除了有几个人可以当教师外,其他男丁也堪一用,军中、后勤、以及工坊中,都缺管理型人才,姜家人多多少少都识点字,将他们吸纳进体系,也算是物尽其用,还能夯实自己的基本盘。

  这个时代的亲戚,宋应奎感觉要比后世的亲戚好打交道一点,起码他们不会挑三拣四,能真心实意的干点苦活累活,并且是带着感激之情的。不像后世,让自家亲戚干活,那就是请了一帮大爷。

  很多事都是开始变顺畅了,唯一让人忧心的是今年的天时似乎不给力。四月以来,一直没有下雨。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啊,该不会是像前年一样,又是一个大旱之年?

  “镇守、有紧急军情,张武梁上出现了藩子的游骑,沿川乡那边已经敲响了警锣,正在安排附近几个庄子的百姓进城避难。”正在镇守府琢磨若是今年是个旱年的话,该想些什么办法渡灾之时,姜小虎着急忙慌的跑过来通报了一份紧急军情。

  “张武梁方向有敌情?赶紧通传杨副指挥,让他带着在家的哨骑队全部赶到张武梁接敌和探查具体军情。另外、派传令兵去石坪关马场,将藩骑队和新组建的骑兵队召过来。”天灾还没到哪,兵祸先来了。自狼关口一战后,沉寂多日的藩兵主力,看来是按耐不住,又要来五营找事做,不知道此番来的西藩兵能有多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