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搬上高岭山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也得益于春莹和古长远搬下山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了大部分东西,三张床、十来斤米、十来斤木油、桌椅板凳还有屋外的砻谷机、石磨等,再加上熙风自己砍好的柴火,房子虽小,物物俱全。

  张左英把旬田交到渌云手上。孩子睡得正香,渌云把他放在自己腿上睡觉。

  按照习俗,过火的日子,搬到新家后不能到床上去睡觉,要在厅里等天亮。

  张左英从门后拿起扫把在前厅扫三下,端出箩里的火盆,到灶下将火星铲到灶里,然后把一束秸秆伸入灶里火星上面,滚滚浓烟从灶里面跑出来,接着“呼”的一声,秸秆被点着了,火苗烧的很旺,这山上与山下的火算是接上了!

  熙风搬过前些天准备好的大树桩子,移到房子前厅放下,然后架上干树枝,用秸秆点起一个火堆。

  邵田和深田到了这个新鲜的世界,睡意一扫而光,小坐一会后便蹦蹦跳跳的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旬田可能也受到了气氛的感染,从母亲的腿上睁开眼爬下来跟哥哥们一起玩。见父亲点起火堆,都围上去往火里丢掉落在旁边的柴火。

  一家人围坐在火堆旁,时间倒也过得快,没坐多久,外面的亮光就透过门缝射了进来,天亮了。

  熙风打开门,走到外面感受山里的空气,今天没有雾,太阳也还没有出来,天空蓝蓝的感觉很空旷。

  孩子们跟在父亲后面冲出屋外,时而俯瞰,时而面面相觑。

  渌云和婆婆在灶下做饭,按照习俗,搬家过火的早上要吃一顿好的,渌云把春莹给他们留下的野味干全部搜了出来,用木油炒起来,可香了。

  孩子们以前哪里见过这样的美味,菜还没起锅,就伸手到锅里来拎,奶奶在灶下烧火笑骂孙子们不懂规矩,孩子们对奶奶嗤之以鼻,拎着一块肉蹦蹦跳跳的跑到屋外去了。

  本来按照习俗,今天早上要请亲戚来吃饭的,但是一早上山不方便,就把这个环节给省了。

  吃完饭,熙风的母亲就要下山去,熙风和渌云再三挽留也不管用,让她带上一些留下的野味她也不肯带。

  她在三塘村住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那里的一切,要她在山上,她是如坐针毡。

  见山上一应物资齐全,应付日子没有问题,她也不担心大儿子一家往后在山上的生活了。

  她几十年没有离开过三塘村,现在出来一个晚上,她觉得她得赶紧回去才好,要不然心里面总是有些莫名的着急。

  于是她匆匆下了山,回到了自己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终于感觉轻松了。

  从此,熙风便带着老婆孩子过起了独门独户的日子。

  这个房子虽小,但一家人住着却比山下要宽敞的多。

  但房子大小宽敞不是主要的问题,在山上住久了最难忍受的可能还是远离了喧嚣的寂寞。

  特别是孩子们,在山下的时候天天一伙人在村里、菜园里穿来穿去,抛洒着应有的童真。

  上了高岭山后,一开始觉得新鲜,没几天就觉得很无聊了,还好峰下村离此不远,邵田无聊了就跑到村里去玩,农忙起来就要一头扎到田地里去,慢慢的也适应了山上的生活。

  深田时年已经十三岁,在山上住了没几天就到龙城乡的书院读书去了,只有周末放学的时候回山上住。

  旬田还好,年纪小,反正母亲到哪他就跟到哪,只要有母亲在就行。

  最难受的反而是两个大人,住了没多久,两人的话题越来越少,两人的话也越来越少,但两人却变得越来越有默契,很多时候不用说话,只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要什么。

  还好邵田经常到峰下村,带上来一些消息和村里的笑话,旬田也慢慢长大,天天追在父亲母亲后面问为什么,为这个房子增添许多声色……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