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水污染问题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强想了想,让他们各自承担对方的医疗费用。

  上游洗砂厂立即停工整顿,先解决好水污染问题再行开业,初步方案是建设一个具有洗砂和去污染功能一体化的洗砂池。

  事件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宁平再次讲了话,要求开发区以此为教训,认真做好安全稳定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当地人民的思想工作,工作要到村到户,及时发现苗头,提前化解好矛盾。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问题是去不去落实的问题。

  械斗事件只是一个小插曲。

  之后的几天里,宁平便频频下到基层单位去。

  他想尽快掌西市的情况。

  宁平每到一处,都是实地查看,从来不打招呼。单位负责人来了,他不多发指示,也不过多作评论。

  他每到一处,都是强调,自己只是带着一双眼睛来看看的。

  他很喜欢随机找基层单位的一般干部谈话。

  当然,黄山作为他的秘书,也是累得很,他不能当场去记录的,都在心里暗暗记下来了。休息时,再通过回忆将当天的情况整理出来。

  不过,这样也好,下面的干部都行动起来了,大家都想给新书*记一个好的印象。

  于是,一些民生工程也得到了保证,很多半拉子民生工程都重新启动起来了。

  宁平最不喜欢的就是开会,记得有一句话,叫做“开会就是落实”,这对某些干部就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宁平刚到,他没有一下子烧起那片火来,而是非常认真地下去调查研究,

  不过,宁平的这一招,对下面的干部有一种压力。

  现在下面区县政府一班人,每天都得坚守岗位。要不,宁书记过来查到你不在岗,那等到宁书记发话之时,就是自己的官帽子落地之时。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官场老油子更是深知这一点。

  宁平的四出调研,调研之后,都是吃工作餐。除当地的党政一把手在工作餐上作陪汇报工作外,不要求其他带常的当地干部来陪吃了,这就对下面区县的干部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当然,对于干事者也是一种动力,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守职责,自然就能将要做的事情做好,没有了迎来送往的那一套,大家精力也更集中了。

  这天,宁平只带了秘书黄山和司机范国,来到了西市下辖县庆县。

  快到县界时,宁平抬头对黄山道:“小黄,你给我介绍一下庆县的庆华制药厂吧!”

  这些天来,黄山一直在准备宁平调研县区的资料。

  宁平一般会先交待黄山,明天去哪个县区或部门,黄山一般能提前准备材料。

  这就是宁平体贴下面工作人员的好处。

  有的领导,要去调研一个什么地方,要资料时总是突然袭击,搞得手下的笔杆子熬夜写作,不胜其苦。

  宁平一般会先告诉黄山这几天的行程,黄山的口风很紧,从不透露出宁平的行踪,这也让宁平看得到第一手真实的情况。

  问起庆县的情况,黄山昨天早就做足了功课。

  他正色回答道:“庆县厂子不多,有一家名叫庆平药业的国营制药厂,现在是半死不活,处于等待改制状态。”

  说到这,黄山看了一下宁平的脸色,见他有兴趣听下去,于是继续道:“关于庆平药业,市里有一种方案,就是宣布破产,进行改制,让新老板负责大部分工人的就业,还有一部分工人推向社保。不过,这种想法难以实施。这厂子光是工人就有一千多人,闹不好,容易出现不安定因素!当然,就是制药厂的地皮值不少钱,进行改制的话,政府是不会吃亏的。”

  “有没有想过另一种方案,改变产品,重新走制药之路。”宁平微笑着道。

  宁平照例是没有通知任何人,直接让范国将车开往庆平制药厂。

  当他们赶到那儿的时候,厂子里竟然没有机器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吵闹声。

  “宁书记,我是不是下车先去前面看看?”黄山道。

  不过,宁平知道黄山并不是一个武术高手,下去搞得不好就会吃亏。

  于是他微微一笑道:“算了吧,我们直接进去。省得节就能将要做的事情做好,没有了迎来送往的那一套,大家精力也更集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