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重回大梁,挡我者死(6200字)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第一卷三国伐魏第9章重回大梁,挡我者死夜幕笼罩,星光璀璨。

  山林一片漆黑。

  突然山林的地面上隐隐传来阵阵震动,仿佛远方有沉重的震源正在迅速接近。

  哒、哒、哒!

  片刻之后赵弘明挥鞭疾驰而过,三千魏武卒精锐手持火把紧跟随在他的身后,穿梭在山林之间,宛如一条火龙在黑暗中游走,席卷着枯叶与尘土。

  在星光的洗礼之下,赵弘明魁梧的身影被拉长,显得高大而又威猛,如同山岳一般矗立在队伍的最前方。

  在他身后的三千魏武卒精锐,他们如同狼群一般,沉默而坚定。

  星光照在他们的铠甲上,折射出一道道寒光。

  这些魏武卒精锐至少都是通窍境的修为,甚至先天境的武夫都有九位。

  即便是在夜晚也是有着极好的视野和感知。

  于是赵弘明直接选择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大梁城。

  他们的坐骑,每一匹都是精心挑选出的雄壮战马,脚力了得。此刻正以不屈的姿态,冲破风沙的阻挠,奔行在山林间。

  经过一天半的赶路之后,赵弘明带着众人成功穿过河原郡,翻过蜈功山,走到了一条浅水河边。

  赵弘明记得此处距离大梁城也只有四五十里的路程了,就算正常赶路的话,只要半天。

  若他们快马加鞭,估计只要一两个时辰。

  原本三五天的路程,硬生生被他压缩到了两天的时间。

  此时修炼八荒不老功的赵弘明仍然不觉得有任何的疲惫,气息平顺如常,但跟随的众人与战马都已经到了极限。

  接下来进入大梁城之后,他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挑战,必须要调整,养足精神才可以。

  赵弘明看了眼天色,日既西倾。

  于是他便直接命人在此修整:“所有人服用气血丹,抓紧时间调息修整,明日日出之时我们再出发。”

  身后的众多魏武卒精锐顿时都松了一口气,喘着粗气道:“是,殿下。”

  赵弘明下马走到了浅河之畔。

  若他没有记错的话,四年多前,他就站在现在的这个位置,赶往颖郡就藩。

  如今重回旧地,他已经成了武胆六品的武夫,手下人才济济,还有十万雄兵,在所有藩王当中都独树一帜。

  可以说,除了底蕴不足,武夫的实力梯队尚未完全建设好外,放眼整个魏国无人能是他的对手。

  若是等他登上皇位,他能做的事,将比魏国乃至天下任何一个帝王都要多的多。

  “殿下。”高延士从一旁走了过来,拿着水囊递到了赵弘明的面前。

  这一幕似曾相识。

  赵弘明心中感慨,接过水囊道:“公公还记得四年之前,你也是这般给本王递水吗?”

  “老奴记得。”高延士低头说道:“那时候奴才还是开脉境,连驾马都不太熟练呢。”

  赵弘明发现旁边的常无病等人都是两腿微分,走路略成外八,马背上一路颠簸让他们叫苦不迭。

  而唯独高延士行走如常,没有任何的痛苦之态。

  他不禁夸奖道:“公公的马术确实进步了不少,连常侍卫他们都自愧不如了。”

  高延士笑道:“他们都还带着烦恼根,这点确实不如老奴。”

  赵弘明恍然,与高延士相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的哑然失笑,冲淡了一丝他迫切想要赶回大梁的心情,变得从容了许多。

  等到次日,天色将明未明,东方仅露肚白之光。

  “集结,着甲!”魏武王三位千夫长大声命令着。

  之前为了赶路,他们都是身穿轻甲。

  此时即将赴战,路程很近。

  他们不再需要急行军,所有携带的重甲也可以穿上了。

  哗啦啦。

  三千精锐魏武卒纷纷着甲,一件件玄铁重甲披在众人的身上,几乎武装到了牙齿。

  远远看去,宛如铁浮屠一般,透着一股森然之气。

  东方第一缕金黄色的光芒投射而下。

  魏武卒三千精锐的铁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给人以强大的威慑力。

  “扛纛者竖旗!”

  战马后方,九名魁梧的先天武夫从三千武卒中走出。

  他们都骑着一匹匹高大雄壮的战马,缓缓走到了队伍最前方。

  九名先天武夫上半身的肌肉膨胀,几乎都已经将重甲填满,披上铠甲之后显得更加雄伟。

  外露出来的脖子部分,短粗无比,已经看不到了咽喉和具体脖子的线条,头颅像是直接与身体相连了一般。

  他们手中提着一杆卷起来的大旗,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猛然提起。

  旗帜高扬,在风中被他们用真气抖开,随风而展,露出绣在其上的“武”字。

  旗杆顶部的银色矛身,在金阳之下反射着寒光。

  三千魏武卒在引导之下,齐齐喝道:“清君侧,除奸佞。挡者,杀无赦!”

  “出发,目标大梁!”

&emsp一股森然之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