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谁都争不过朱四郎、徐大丫!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否则,一不小心,就是杀人!

  “老朽想从几个年纪小的孩子中挑选,他们年纪小,尚未定性,老朽可以更容易按照我们医家传承的医德、医品进行培养。”

  其实,他和方孝孺打听过了。

  这几个年纪小的孩子,这次考得不好。

  选考得好的大孩子。

  等得知童生考试通过,万一后悔了怎么办?

  他收徒,可不是他和朱四郎夫妇商量一下,决定了就行。

  收徒后,还得带去县府报备。

  拜他为师的孩子,就会记名在他家医户下。

  记名医户,可就不能参加科举了。

  等他认为孩子学有所成时,就要送去太医署每隔三年举行的医户考核。

  考核严格,比之科举差不了太多。

  成绩是十分制。

  满分十分为上等。

  九分为中等、八分为下等、七分为及格。

  低于七分就没有从业资格。

  只能在药铺中当个帮工,继续学习,直到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这样也并不意味着,永远拥有从业资格。

  每隔三年,还要参加考试。

  低于七分,就失去从业资格……

  他的孩子,就有人学习能力太差,一直达不到及格分,只能做点药材之类的生意。

  从医户转为商户。

  靠着家里的药铺,以及他的名声,勉强过上富裕生活。

  而他想收土桥村孩子为徒。

  实在是,这些孩子的品行、学习能力惹人眼馋。

  另外,也有点私心。

  想给家族子弟,留一点恩泽遗产。

  这些孩子将来学有所成,开药铺行医,总是需要药材的。

  一样的药材,有这份栽培恩情,孩子们肯定会照顾一下王家。

  即便有一天,王家败了。

  他的子孙,如果出了有学医天赋的,这些孩子,肯定也会栽培关照一二。

  只要他栽培的弟子,品德好。

  人心换人心,这笔恩泽遗产,就能留给后代子孙。

  王老先生的私心,朱棣知道。

  人有私心,太人之常情了。

  王老先生能看重孩子们,他和妙云虽然为分别,有些难过。

  却也高兴。

  这证明,他们的教导没错。

  守品,行美德,虽然在这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看似吃亏。

  瞧,就是有人看重这些。

  王老先生既然要给子孙留一笔恩泽遗产,就一定会用心培养孩子,尽心竭力对待孩子。

  倒也不怕孩子们出去受苛待,学不到真本事。

  没真本事,将来怎么互利互惠帮助王家?

  这点浅显道理,他懂,这位活了这么久的老先生,肯定更懂。

  ……

  饭后。

  朱棣和王老先生在堂厅等着叔伯婶子们。

  方孝孺出于好奇,依旧赖着不走。

  很快,叔伯婶子们,陆陆续续都来了。

  朱棣指着方孝儒,率先开口,“各位叔伯,这位是方县令,大家肯定已经知道了,这次他带来了孩子们童生考试的成绩。”

  “除了几个年纪最小的孩子,咱们村其他孩子都通过了童生考试。”

  闻言,叔伯婶子们纷纷激动笑了。

  朱棣又补充道:“没过的几个,其实也可过可不过,方县令来征询我和大丫的意见,我和大丫决定,让最小的几个小家伙,缓一届,下一次再考。”

  “他们年纪还小,不着急,咱们都是庄稼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禾苗拔一下,看着‘长高’了,可用不了几天,苗子就会枯萎,孩子们学习也是一个道理……”

  ……

  “好了,现在大家决定,谁家愿意让孩子,跟着王老先生学医。”

  他得把这些情况告诉叔伯婶子,免得叔伯婶子留下遗憾。

  “四郎,俺家民丰回家后,就念叨着,想和王老先生学医。”刘三叔举手。

  朱棣招了招手。

  刘民丰小跑来到朱棣面前。

  “真的想去学医?”

  小家伙点点头,“师傅,我听师娘讲神农尝百草、还有神医华佗……”

  “今天跟着王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