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朱棣为县尊大人,提供了‘创意’!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啪!

  时不时甩鞭,抽出一个个清脆响亮鞭花。

  乡民如同群羊碰到老虎,慌慌张张躲闪着鞭子,去后面的阔地集结。

  朱棣微微皱眉,见衙役就要过来了,说道:“我们也去集结。”

  集结后不久。

  衙役鸣锣打鼓开道。

  四个轿夫抬着一顶绿色轿子,又稳又快的出现在视线中。

  队伍抵近。

  轿子落稳后。

  马上有衙役,提着水桶,洒水压尘土。

  好一会儿折腾。

  穿绿色官袍的胖子,才慢慢悠悠从轿子里下来。

  小圆眼、大红酒糟鼻,挤在一张肥胖圆脸上,特有喜感。

  一名衙役麻溜爬在地上当马凳,两个小吏搀扶着,颤颤巍巍,爬到马背上。

  朱棣看着,好悬没笑出来。

  这位江宁县太爷,双手紧紧攥着马缰,高居马背上……

  去过土桥村的周衙役亲自为其牵马,先‘威风凛凛’的从东往西,在乡民们面前走了一遭。

  同时,用威严的眼神,扫视着众人。

  最后,又返回阔地中间。

  咳!

  “都打起精神来!”轻咳一声,这位县尊大人,突然就开始发虎威,“怪不得尔等贫穷,看看尔等精神面貌!”

  “尔等贫穷,不怪陛下,不怪朝廷!全是尔等咎由自取!”

  “如此萎靡懒散,如何能过上好日子!”

  ……

  朱棣脸都黑了。

  总算知道,老头子为什么不招百姓待见了。

  瞧瞧他麾下的官员,都是什么德行!

  一个破县令,出行锣鼓开道也就罢了。

  落地后,还洒水压尘。

  说的话,更是让人反感。

  ‘尔等贫穷,不怪陛下,不怪朝廷……’

  这种言论,是个人听了都不舒服!

  但凡这位县尊大人靠谱点,修棚子时远离秦淮河,乡民也不至于如此萎靡不振。

  这等官员,根本就不了解农民。

  不知,秦淮河的花船对一群农村汉子,诱惑力多么大!

  而百姓对官员的不满,最终往往都会算到老头子身上。

  县令这种接触百姓,却不了解百姓,拍脑袋做决定,胡作为乱作为的官多了。

  百姓对老头子的不满,也会越积越多。

  ‘这黑锅背的……’

  朱棣哭笑不得,当然,老头子也活该,大明的官,都是他选拔任命的。

  总的来说,这是官员选拔体系弊病造成的。

  ……

  “好了,本官就说这么多,修缮河堤道路,不是什么德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