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人生若如初相见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就像后世的流行歌曲,在媒体的推动下,一首好歌一夜之间可以流传整个社会,红遍大江南北。



当下限定以一柱香为限,双方各作诗一首,不限题,旧作现作均可,限时交卷。



当场众人及苏蓉、李香君两女作评委。



于是宋佳李天涯各自准备,文房四宝都是现成的,这种场合,也不用太严苛,各自把诗词作品默写出来就是了。



半柱香未到,宋佳那边说已好了,应该就是抄旧作吧?李天涯略一思索,望了一眼苏蓉,也作了一回文抄公,举笔默写了一首,把纸笺对折,递了上去。



由秦淮花魁李香君诵读,朱唇轻启,边看边朗声念着上面的字,莺声婉转如黄莺出谷。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在座众人本就是文辞功底深厚之人,有的甚至毕生浸淫其中,除了几个小丫头和酒楼伙计,都是精于此道的,诗词好坏自然一听便知,禁不住哄然叫好,孙山更是上蹿下跳,拼命鼓掌。



这诗的头两句,描绘出一派春天景象:垂柳曳地,杨花漫天。诗人借垂柳喻自己,指杨花为对方。



诗中竭力渲染抒情女主人公怀念与怨恚之深。



首句写青翠的柳条低垂于地面,俨似沉思之妇,其意象是何等柔顺;次句写迷蒙的杨花飘飞于天际,俨似其远游之夫,其意象是何等贴切。当是追溯春天分别时的情况。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闺中人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果然是一首好诗!无怪宋佳如此傲慢,也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不愧当下金陵最负盛名的才子,李香君读完,又再朗诵了一遍,秋波微转,望向宋佳的眼神似乎也变迷离了。



在这时代,一个人的才学更能吸引美女。特别是这些精通音律诗词,平时就爱吟诗作对的女文青,秦淮花魁。



不像后世那时代,泡妞?用金钱砸呗,简单粗暴,却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宋佳嘴角含笑,洋洋自得,这首诗确实是他近期的得意之作。瘦猴子般的孙山更是大声叫好,恭维不已:“好啊,妙哉!宋兄此诗意境高妙,虽不说是前无古人,可谓后无来者了。李子楚,你的诗作还用读出来吗?”



众人都觉得宋佳此诗极妙,李天涯不可能超过他。但口头上的气势总是要争的,王京和宁采臣坚持要比过方知,反正文无第一,只要李天涯诗词不要相差太多就好,就算输了,也不会太难堪。



李天涯微笑不语,心想,宋佳这首诗前世他有读过,也颇为喜爱,还特地去查了相关资料,不过作者却是佚名人士所作,没想到原来是出自眼前这位宋佳之手。能流传后世诗词,自非泛泛之作。只是李天涯也胸有成竹,如果连纳兰容若最负盛名的词作都比不过,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李天涯这首换成苏蓉朗读,其声清朗如珠落玉盘,清澈动听犹如空谷幽兰:



——木兰词游之夫,其意象是何等贴切。当是追溯春天分别时的情况。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