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是贾敏平时温文尔雅的一个人,现在神情惶急,也不像开玩笑,只好道:“好吧,果之兄,你别急,让我想想,看有哪个可以抄一首应付了事......不,让我作一首吧。”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云月堂。



同席的其他人已交卷,特别是冒辟疆及陈子龙,更是志在必得。



众人见李天涯到来,纷纷询问他去向,李天涯呵呵一笑,随意说喝多了迷路,支吾过去。也不多话,略一思索,默写了一首。心想,就随便应付了事吧。反正金钱自己也足用了,至于董其昌的品评举荐,他也觉得无关紧要。



贾敏赶紧拿了,进了里间。



李天涯现在注意力却放在黑衣人身上,那人约他,不知到底是什么用意,难道跟聂小倩有关系?



————



在贾府里间——晓春轩,酒席已撤去,主座端坐的是贾正善及董其昌,两边打横陪坐分别是宋国平、何学海、谢玄衣。



此时,董其昌左手抚须,捏着几张纸笺,沉吟道:“燕来兄,你学生此诗悲凉沉雄,年纪轻轻,志向不俗啊。”



说着吟哦道:“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萧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此词有范文正公边塞词之风,好词!”



说完,递与贾正善,其他诸人也连连点头,互相传阅。



李天涯匆忙间,也来不及多想,就录了一首纳兰容若的《太常引》。



他改为《太常引.题边塞图》,上片写塞上千里长天、雄浑迥异的景象,寒意顿生。



下片抒发复杂郁结的情怀,无穷山色、无尽往事都沉浸在这冷冷秋意之中。塞北的山峦在远处重叠,山连着山无穷无尽,就像不休的往事,无尽的回忆。



末句“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著意而为箫曲,唤起千古的追思,无数英雄豪杰的寂寥与惆怅。



那箫声曾经吹梦江南,吹彻关塞,于时空夹缝中迂回流淌,或许,音符中那些飘逸与空灵,一朝散尽,到头来,该记住的记住,该遗忘的遗忘,唤醒的也只是寂寞的英雄梦一场!



全词含蓄中渗透着唯美,朴实无华而又清新别致,耐人寻味。



何学海暗暗点头,口里却道:“后生小子,为赋新词强说愁,故作大言,董师不嫌弃便可。”



按李天涯此词,应该是经历沧桑,有去过边塞的经历,只是李天涯题边塞图,也算贴切,可以凭空想象。故此,何学海替自己学生谦虚。



董其昌笑道:“读此词,倒是勾起老夫绘画之兴致,想依此词之意趣,作一幅边塞图。”



何学海喜道:“董师若有此意,则是此子祖上积德,三生有幸也。”如果董其昌因为李天涯此词而专门为其配画,传扬出去,以董其昌此时名望,不但是一时佳话,对于李天涯,则足以海内扬名。



董其昌含笑抚须,眼里若有所思,似在浮想联翩。



金陵知府宋国平笑道:“子楚世侄此词,写真实的自然之景,毫无矫揉造作,率直真诚,志向奇逸。若后辈论,可与冒辟疆、陈卧子两子并称,无论才情品貌,俱不遑多让。”



宋国平因宋佳与李天涯交好,也对李天涯略有了解。



在李天涯之前,几人已读过其他人的诗词,经过他们一轮评比,已经筛选出入选佳作五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