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048,望父成龙,截天逆命【二合一】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一年秋天,乐清县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第六次参加乡试的慕容泉,终于高中,于三十七岁壮年之龄,考取zj省乡试第三名,晋位“举人老爷”,一时风头无两。

  二是小股倭寇侵袭乐清,尚未满十四周岁的慕容复一人一刀,斩杀十八名倭寇,其中真倭四人,伪倭十四人,威震乐清,乡邻夸耀,敬之若神。

  此时大明最后的战神,倭寇克星戚继光尚未前去义乌募兵,还在为卫所兵低下的战力挠头,并屡次上书请练新军。

  倭寇也还未被武德爆炸的矿工军团割草无双,人头尚未急剧贬值,还非常值钱,真倭一个头价值一百五十两官银,伪倭人头也值三十两官银。

  慕容复这批斩获,如果能够不打折扣地发下来,就将是一笔高达千两以上的巨款。

  乐清县令初闻此捷,本打算昧下慕容复功劳——除了那一大笔赏银,还有功勋呢。

  慕容复区区布衣百姓,还是个未满十四的小儿,随便打发个二十两银子,已经算是本官天良未泯了。

  什么?此子杀伐凌厉,恐其匹夫一怒?

  怕什么!

  他家里还有母亲、幼弟、幼妹,为保家人乡梓,他敢与倭寇搏命,可跟官斗,他那么多牵挂,怒得起来么?

  然而听说慕容复父亲居然乡试高中全省第三,县令老爷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没有昧下赏金,反而自掏腰包,补了一百两银子,给慕容复凑足了整整八百两的赏银。

  嗯,赏银发到乐清县时,就已经只剩七百两了。

  剩下的去了哪,乐清县令不知道,他也不敢问——如今这年头,连边军粮饷都时常对半打折,其他人还想什么呢?

  能足额发下七百两赏银,已经算是朝廷对倭寇极度重视了。

  当然,朝中诸位老大人,都是两袖清风、为国为民的清廉大臣,这贪腐克扣之事,定是中间经手的各官上下其手,与朝中大人们是没有关系的。

  总之这两件大事之后,慕容家一举由小康平民,跃升为豪绅大户。

  这当然不单是因为慕容复挣了八百两赏银,真正的重点还是慕容泉中举。

  范进那一大把年纪,中举之后都能门庭大振,一飞冲天,更何况正当壮年的慕容泉?

  并且慕容泉的野心,还并未到此为止。

  他还要再接再励,前往京师赶考,参加明年春闱会试,要搏一个进士出身,在镇中立一座进士牌坊,真正的光宗耀祖,并为子孙搏一个累世富贵。

  对此,慕容复以实际行动表示支持,把大半赏银都给了慕容泉,作为他进京赶考的花销。

  “用不着带这么多银子吧?”

  看着桌上那一箱沉甸甸的官银,慕容泉神情古怪,心里也有点别扭——我如今也是名下有着两百多亩上等水田的举人老爷了,县里乡绅们赠的贺仪也有好几百两,怎么能花儿子搏命挣来的钱?

  再说从来只有儿子出远门,父母给盘缠的,哪有老父亲出远门,儿子奉上一大堆盘缠的?

  这像话么?

  然而慕容复却道:

  “此去京师,路途遥远,一路不知会有多少开销。去了京师,还要先在京师住上几月,等待会试。这期间,少不了参加各种文会,结交同年举人。若是考上了进士,还得留在京中观政学习至少半年……儿听说,京师物价腾贵,还是多带些盘缠比较安心。

  “儿还听说,如今严阁老的儿子严世蕃权势熏天,官员任职、升迁、转任都得给他送礼,要不然就补不了好缺……万一父亲高中进士,将来任官,总是需要打点的。”

  慕容泉皱眉道:

  “为父身为读书人,自当凭才学搏出身,岂能贿赂权臣,使银买官?”

  慕容复笑了笑:

  “严阁老一门权倾朝野,深得圣眷,满朝读书人尽皆如此,父亲又何必行高于人,平白招惹敌意?纵然不肯同流合污,至少面子上需得维持一二。”

  慕容泉沉默半晌,勉强点头,又眼神古怪地看着慕容复:

  “复儿,你最近……”

  他本想说,你最近是不是开窍了,怎么说话如此有条有理,头头是道,竟能跟你老父亲讲道理了?

  不过又怕伤到儿子,毕竟这么说,就等于说儿子从前是个呆子,于是慕进士,还得留在京中观政学习至少半年……儿听说,京师物价腾贵,还是多带些盘缠比较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