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起私心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退婚后不装了,我就是你们找的诗仙正文第六百四十四章起私心“看来江爱卿是一定要给金陵府增兵。”

  幸亏有苏瑞上了奏折,有苏瑞作保,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换作别的知府这么干,周乾定会怀疑这是想养私兵,继而派在江南道的皇家密探前去查证。

  想到江宴这么实诚,连上头的顾忌都不考虑,周乾脸上的笑容收敛。

  “倭人在江南道已经如此猖狂了吗?”

  对于倭国,周乾向来是秉持着,相隔太远,不当回事的态度。

  特别是倭国有没有困难,就跑到大兴来打秋风。

  有事相求,就以一衣带水来要求他们帮忙,愿意附属大兴。

  无事相求,就乘着海盗船跑到沿海兴风作乱,翻脸不认人。

  对于这种贼寇,周乾其实是想找个机会彻底消灭他们,正巧这次增兵赶上了时机,奈何倭国有了天灾。

  若是趁着天灾时打击倭国,实在是缺德,师出无名。

  “如果他们自己找死的话,休怪朕不顾颜面,彻底将其剪除!”

  江南道离着倭国的海岸线最近。

  但倭国一般都会南绕至岭南甚至更南登陆,借助那里易攻难守的地形,作乱后利用海上的大船南下逃窜。

  如果倭国盯上了江南道,那便让他们有去无回!

  周乾大笔一挥,便在两封奏折上批了“允”字。

  有苏瑞盯着,还有江宴这个注重兵事的金陵知府在,其他的细节方向,放手交给他们去做。

  “江宴以前在朝中当翰林时,朕对他没有什么印象,江家人做事,也是平平无奇,没想到这江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既体现了他能够充足赋税的能力,还具有兵防的意识,堪当大任。”

  能得周乾如此夸赞的臣子可不多。

  苏培元暗中记下了这个名字。

  心里明白,不出意外的话,这位江知府,等到苏瑞调回京城后,便能接替苏瑞,成为江南道刺史,成为手握重权的一方大吏了。

  由于翻开了江南道的奏折,周乾干脆先查看积压的奏折。

  翻了又翻。

  发现除了江宴以外,只有个别的县令在每个月例行上奏时,写上了倭人增多一事。

  “芜湖县的县令也是一个有心的,不愧是静娴丫头封地的属官。”

  周乾刚夸完,看到后面标注着,此事是由宁护兴提出的,想了片刻,才轻轻拍了拍脑门。

  宁护兴。

  这不是宁峰的大儿子吗?

  “朕记得小时候还曾经抱过他,据说他的武艺承袭自宁将军,是手把手的教的,没想到年过四十,还只是一个……”

  后面的话周乾没有说。

  但苏培元看到陛下唏嘘的神情,哪里还不明白。

  陛下这是觉得,宁家一脉的官职太小,这些年受到了怠慢。

  实际上,自从陛下偃旗息鼓不再征战,当年跟着陛下兴起的那些将门,便逐渐沦落为寒门的事情可太多见了。

  像宁家这种熬出头的,还是少数。

  大部分都是守着祖业或赏赐的薄田度日,其中酸苦自是不必多说。

  “朕愧对他们。”

  周乾朱笔悬空,想了又想,还是在下方批阅了一句。

  朕已知悉,让宁护兴再探再报。

  宁家在江南道的势力不小,周乾并不担心宁护兴因为官职卑微而受到刁难,但写下这句话,是告诉当地县令,他已经记住了宁护兴这个人。

  剩下的意思,就让那些官员们自己去猜。

 &官职太小,这些年受到了怠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