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死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高兆留给君王后与老狐狸苏溱子的信,除了告知已在前一天傍晚离开临菑,内容是不一样的。

  给君王后的,自然是对“不辞而别”的解释,她毕竟是齐国王后。

  秦国终于集合齐了兵卒和粮草,号称十万大军,出函谷关,走毂水崤道。

  如许多人猜测的那样,宣战对象就是韩国,理由是韩国加入抗秦联盟,攻掠上党。

  城门失火必殃及池鱼,周国恐慌。

  高兆的家人、财产和生意都在雒阳樱城,必须立即回去应对。

  他作为东室大夫谒者,与秦廷应侯交好,收到东周太子八百里急令,要求他立即回周。

  还有,东君几天前崩薨了,举国哀悼,高兆作为东室臣子,理应行丧。

  三大理由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这让君王后和太史后胜只能捏着鼻子说:理解。

  甚至无法牵怒他在临菑的生意,还要替他作好后续的筹建场地、配合三兰和保卫人员的工作。

  因为两人各怀鬼胎,都想等工坊和商场瓜熟蒂落后,占为己有。

  为此,两人此前既要保障高兆安全,又要将他死死“困”在临菑。

  可惜注意力都放在了监视菑鲁田庄和各个临菑城门上,高兆一“出”城门,便如野马脱缰,一路狂飙了。

  给苏溱子的信则简单许多,只有一句:“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这是当初高兆反击苏德润时说的。

  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三层意思:

  一是骂临菑苏氏不厚道,背后捅刀子。

  十八年前五国伐齐,临菑被占,王死城灭,官员也死伤大半,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不管是哪种情况,当齐国复国时,他们的下场都意味着“家门不幸”,各大士族损失惨重。

  唯临菑苏氏不减反涨。

  当燕军入城,临菑苏府第一个投降,当田单复国,苏溱子绞死家主,召集几大旧族响应援助田单,再加雒阳苏府助力,成功迎扶田法章为齐国新王。

  说白了,就是墙头草。

  高兆骂神鬼之术只为政,自私自利,其实换上临菑苏府四字一样。

  所以苏溱子看到信件后,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第二层意思是你苏溱子就放了苏德润吧,放他来雒阳参观,游学。

  辩宫之后,苏德润每天都去菑鲁田庄,言语之间对商家和樱城充满热切和期望,但更多的是悲伤和无助,因为家族不放他走。

  高兆不论是帮他苏德润,还是出于私心,当然要“提醒”苏溱子:当初燕军入临菑,苏府第一个投降,当田单复国,苏府家主可是被你苏溱子给亲自手刃了的。

  意思是狡兔尚有三窟,你苏溱子选择帮雒阳苏府,为何不能让苏德润来帮雒阳苏府的敌人高兆?

  所以当苏高义走后,苏德润也悟了,正式向老狐狸发出请求:“大父,德润愿往樱城自立门户。”

  “你可要想清楚了,此举不仅将使你与临菑苏氏再无瓜葛,也与雒阳苏氏成为仇敌。”苏溱子提醒。

  “身为苏秦之光,德润不敢顾己。”

  “好。”苏溱子想了很久很久,最终同意他为苏氏新开枝叶。

  这些是苏德润后来跟高兆说的。

  至于第三层意思,那是苏溱子自己领悟的:认为这是高兆对他赤祼祼的嘲笑。

  彼时高兆已经离开齐国,在齐国的生意将来又是君王后或是太史后胜的,他苏溱子不能动,于是将气全撒在苏高义身上。

  既然两家人情已清,他决定不仅不帮忙,还不提醒:你苏高义敢做初一,人家高兆会做十五的。

  当他同意苏德润去樱城发展后,交待道:“告诉他高兆,我没有提醒苏高义,我是故意的!!”

  这气恼不亚于被骂墙头草。

  在高兆听到时,懵了好久才明白过来他的意思。

  因为高兆的确做了十五。

  那天苏高义离开苏府后,立即去招了上百名真正的绿林好手,出城追击高兆,然后消失在了茫茫泰山之中。

  之后有岱山贼寇向临菑苏府提出赎金sp; 这些是苏德润后来跟高兆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