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稷下学宫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到临菑,高兆与弓子、紫兰、红兰和二十多位工匠立即开了个会议。

  首先是确定齐国的生意方向,除了豆腐、豆浆和烤饼这些新鲜食物会在临菑生产,纳入与太史氏府联合组成的商会,其它所有工坊都将设在新夫钟。

  有些工匠提出,这会增加极高的运输成本。

  从经济角度看,这的确没错,但高兆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百货商场只是表面,利润不会做高,没必要替商会省钱。

  其次,设在临菑的工坊是设给猎人的“猎物”,吾之鸡肋,汝之肥肉。

  第三,像面粉坊、香皂坊、饴糖坊、卤水坊……等等,设在新夫钟等于把“关键技术”攒在自己手里。

  第四,工坊的建设和生产,以及日后的运输,都会是新夫钟的人,这等于滋养新夫钟将来的百姓。

  第五,新夫钟距鲁国不到两三百里,可以同时卖往曲阜等地,甚至卖往第二大商业中心陶邑和卫国的濮阳,都不是问题。

  第六,临菑作为海岱都会,新式工坊的待遇对于当地居民是“很好”待遇,对于博寨及周边的人来说,那是“神仙”待遇,又有郕仼他们在看着,总之,人力资源丰富、廉价且可控。

  第七,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临菑有事,至少能保得住根本。

  总之,将核心工坊设在新夫钟,利远远大于弊。

  高兆除了前面两点,后面的一一分析给大家,最终形成共识。

  在这种“共和”的会议中,人事任命也最终确定下来。

  紫兰为夫钟大司工,领导百货商场和所有工坊的筹建工作,同时任商会副会长,对接商会长太史后胜。她此前在樱城负责织坊,同时管着麻、綌、絺等数个工坊,能力、精力和魄力都有目共睹。

  红兰为夫钟小司工,协助紫兰在临菑的工坊建设,改建百货商场,以及商品生产,同时任商会委员,对接临菑鲁府。她此前负责染坊,成绩出众。

  白兰也为小司工,协助紫兰在夫种的工坊建设和商品生产,对接博寨,分管人力资源和纸坊,为将来印刷纸币作准备。

  弓子则被委命夫钟城都尉,负责新夫钟的安全工作,就像魏阳。届时编制、训练和待遇等等都会和樱城一样,将组建起属于夫钟自己的保卫军。

  高兆在后面的五人小会议中,说在齐国的生意收益三年内无需上缴樱城,全部用来重建夫钟、扩充军备,这等于夫钟保卫军将没有编制上限,等于紫兰和弓子的权势,大到比拟在樱城的姬高和魏阳。

  当时四人都惊呆了。

  要知道,紫兰与红兰白兰是孑然孤身,将来要嫁人的,弓子的唯一亲人母亲也跟随队伍来到了临菑。

  有人私底下跟高兆说,应该留点保险在樱城,高兆却只是笑了笑说:“都是为了实现理想,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至于各个工坊,来临菑的队伍有五十多人,其中二十多人是樱城各个工坊的菁英骨干,其他的全是家眷。这些工匠不仅会成为对应工坊的主事,还会成为各个领域的先生,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和教授,以及在新夫钟安家立业。

  一切事毕,只剩一个问题:工徒不缺,急缺中高级人才。

  数十个工垓和百货商场从零做起,只有三兰、弓子和二十几名工匠,想想都不可思议。

  鲁仲连会留在新夫种,协助紫兰统筹一切,但不是永久,时间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四个月。

  博邑的大当家和二当家会负责新夫钟的安全,三当家会重整稷下帮,在各个方面配合紫兰的工作,但他们毕竟不是自己人。

  高兆想了想,新夫钟的确急缺中层人才,还缺一个统领型人物。

  他望向西边方向。

  是时候要去稷下学宫了。

  那是当今天下的学术中心,文化圣地。

  他害怕去那里,因为还不敢以自己认为的“商家”思想,去碰撞儒家、道家、兵家、农家……谁都怕丢脸,自惭形秽。

  “呼,这个我来解决。”

  ……

  高兆没有立即前往稷下学宫,而是带着三兰和弓子去见了太史后胜和鲁懿,交待工作计划和人事任命。

  太史后胜先是很惊讶,三兰是太史氏府曾经的低贱丫环,陪嫁的物品,竟会担此重任,这是他怎么都料想不到的,最后表示会留在新夫种,协助紫兰统筹一切,但不是永久,时间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四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