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教学版本的撤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战场上只有令自己的部队最大程度存活,并给敌人制造最大程度的损失,才是战斗指挥官的根本任务。

  至于能不能打成教学版本,并不在张四行考虑之内,不管别人怎么想,他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日本人的目标很明显,也是符合教案的做法。面对强硬的阵地,就要建立阵地并且等待后援。

  后援是什么,当然是坦克、重炮、轰炸机这些用来敲硬核桃的部队。

  无论是不是要打出教学版本的撤退战,张四行都不得不做些什么。

  眼下那些使用盒子炮为主力的作战部队,都缩在一个个单人坑中,没有必要的掩护根本无法撤退。

  不过不重要,封闭式的单人散兵坑,无论在炮击还是在轰炸下,对于士兵的保护都要优于堑壕,而且施工量小节省士兵体力。

  唯一缺陷是没有通向后方的堑壕,所以补给和撤退都有相当危险。

  这些散兵坑与公路后面与河岸连接的天然斜坡,组成两道野战防线能够一定程度抵抗日本人的进攻。

  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件事,第一需要空中侦察,要确定两翼鬼子的进展。

  当然对于有坦克的他而言,即便被两翼的鬼子围了,只要没有形成坚强防线那么在坦克与装甲车的攻击下,也不难脱困,但那一定会造成相当损失。

  第二要设法解决对方的重炮以及辎重到位,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天上的飞机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抗,但地面的重炮才是对防御的最大威胁。

  心中也能想明白,为何法尔肯豪森将军要让他打出教学版本的撤退战斗。

  此刻所有的中国军队都在进行溃退,而得到的命令是到苏州一线重整旗鼓。因此所有人都埋着头只顾逃跑,而没有统一完整的撤退计划。

  在11月9日,前线部队大撤退开始,但前线告急不可能接受顾问按部就班的撤退建议。以这时中国军队的指挥能力,即接受不了也执行不了。

  因此,淞沪大战的撤退,实际上成为没有计划的撤退。而大量的军民伤亡,也是由于这些没有或者不执行撤退计划的人造成的。

  根据汉森.劳尔的从无线电那儿得到的消息,

  法肯豪森11月8日、11日在金陵两次提出顾问建议。然并卵,甚至有人评价这些建议,不是建立在前线作战实际的。

  而实际上,无法执行这些撤退计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军队糟糕的通讯能力,以及为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官员们脸上涂粉的举动。

  批评一个外国将军的作战计划不切实际,比批评以委员长为首的高级将领平庸无能,更符合杜月笙那句——“场面上交代的过去”。

  毕竟委员长和他身边的所谓“军人”们,互相倾轧、争权夺利都是好手,打仗……要是委员长手下会打仗的战将够多,怎么会被赶到小岛上去。

  实则这困扰中国近千年的,劣币驱逐良币根由在于——

  公正的评价机制、公正的分配机制、公正的奖惩机制,也就是公正的法律。

  这件事以“人治”为根本手段的委员长,他根本做不到啊。

  而这就叫历史局限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