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政分离是大秦的红线!(六千字第一更)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更高的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都属于‘卿’级。”

  “关内侯跟彻侯则属于‘侯’级。”

  “大秦立国之初,封了不少的侯,但大多是关内侯,关内侯只有‘侯’的称号,并没有实质的封地,平常也只能住在帝都咸阳,而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则都属于彻侯,这是有自己封地的。”

  “只不过秦的彻侯跟周时不一样,只有征收封地赋税的权力,并不能对封地进行实际治理,即便如此,彻侯的地位依旧极高,像王翦王贲病逝后,可以直接埋在封地频阳,规格更是跟过去的诸侯王无异。”

  “而这便是商鞅提倡的‘有功者荣显’。”

  “我不知王离的武城侯是属关内侯还是彻侯,但无论是哪个‘侯’,他的身份地位都远在蒙恬之上,甚至满朝大臣也只有少数几人爵位在王离之上,就算是蒙恬也难以企及。”

  “蒙恬其父蒙武为淮南侯。”

  “蒙武去世后,蒙恬降一级继承其爵位,眼下为大庶长,虽北却匈奴有功,但依旧没有被封侯,这也就意味着王离的身份是在蒙恬之上的。”

  “眼下王离为蒙恬副将,但王离的爵位在蒙恬之上,两者之间定然会生出一种不平衡,加之王氏在军中很有威望,很多将领会自发的亲近王离,因而原本独揽军权的蒙恬,手中军权会得到一定稀释。”

  “继而达到一定的制衡效果。”

  闻言。

  胡亥若有所思。

  他已大抵听明白了。

  王离军功不显,但爵位高身份高,又是军中威望极高的王氏子弟,自然会引得很多将领投靠,而且大秦爵位高的人不用对爵位比自己低的人行礼,王离只要真的端架子,见到蒙恬是可以不向蒙恬行礼的。

  这无形间也会削弱蒙恬在军中的威望。

  从而削弱蒙恬在军的影响力。

  想到这。

  胡亥眼中露出一抹激动。

  若王离在军中有这么大影响力,能够跟蒙恬分庭抗礼,那岂非意味着他实则并不比扶苏差太多?

  不过胡亥并没有高兴太久,嵇恒就直接给其泼了冷水。

  嵇恒冷声道:“你打的什么主意,我很清楚,只是劝你不要多想,王离只适合用来平衡军中势力,并不足以作为依仗,他没有那个能力。”

  “蒙恬的军功是实打实的,王离是没有多少建树的。”

  “没有战事尚好,一旦有战事”

  嵇恒摇了摇头。

  胡亥面露尴尬之色。

  嵇恒道:“王离去北原军团,蒙恬是乐于见到的,现在的蒙氏在大秦地位过于显赫了,虽不如当年王翦那般功高盖主,但蒙恬为大秦上将军,在一月前,其弟蒙毅还位列九卿,如此权柄,蒙恬又岂会不感到不安?”

  胡亥点头。

  他也感觉蒙氏太显赫了。

  嵇恒沉声道:“我之前在狱中说过,只要扶苏上位,蒙恬定为丞相,也只能为丞相,唯有如此,才能笼络蒙氏,也才能保证扶苏的皇位稳固,若继续让蒙恬掌军,恐就算是扶苏,也会感到不安。”

  “军政大权是不能集中在一家手中的。”

  “再信任,也不行。”

  “而今北原郡及附近几个郡县的军政大权都在蒙恬手中,大秦严明的军纪,并不支持蒙恬以下犯上,但他毕竟手握大军,其弟之前又领一府政事,这如何能让上面安心?”

  “军跟政,蒙氏只能揽一个。”

  “眼下只是始皇特许,但这种注定不能长久,像冯氏,族中三人位列朝堂,但也只局限在朝堂,并不敢插手到军队,杨端和所在的杨氏,族人杨熊、杨武、杨喜等都在军中,族中很少直接从政。”

  “军政分离是大秦的红线!”

  “所以前段时间王离去北原为蒙恬副将,蒙恬其实是欣然接受的,至少这表明了,始皇并未真将他视作皇权的威胁,而这段时间蒙毅又被免了职,蒙恬心中只怕彻底安心了。”

  胡亥微微颔首。

  嵇恒并没说按历史进程,扶苏其实还要去接管北原几郡政事,进一步削弱蒙恬在北方的控制力。

  只不过眼下显然改道了。

  嵇恒道:“蒙氏的情况尚且不多论。”

  “王离是难当大任的。”

  “他出身将门世家,若说毫无领兵之能,这其实有些偏颇,但相较于其大父王翦、其父王贲,明显远不及也。”

  “但正因为家世显赫,王离骨子里是带着傲气的。”

  “他跟蒙恬又算是一代人。”

  “他为‘侯’,身份地位奇高,只怕除了相识的将领,他都不太会将其他将领放在眼中,然他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他的傲气,所以没有战事尚好,若发生了战事,王离注定会因此遭难。”

  胡亥默然。

  听到嵇恒的话,他想起了王贲临死前,评价王离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