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求订阅)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闻言。

  扶苏脸色通红。

  他有心去进行辩解,却什么都说不出口。

  嵇恒说的没错。

  朝廷没有想开兼并的想法,但政令下去后,就已不由朝廷控制了。

  地方官吏阴奉阳违,最终演变成了‘暴政’。

  如‘使黔首自实田’这般的政令,只怕地方‘执行’的还有不少,朝廷未尝不是其中的受害者。

  扶苏眼中浮现一抹恼怒。

  嵇恒小酌一口。

  他大致猜到了扶苏的想法。

  不过他可不认为,朝廷真就是好心。

  只是田租收不上来,想借此多收些租赋罢了。

  而且是朝廷自己没考虑完全。

  又岂能全归罪下面?

  再则。

  大秦对关东本就控制力不强,这种事关底层生计的政令,本就该万般斟酌,而秦廷为多收钱粮,选择匆忙推行,自然会酿成这样的祸端,政令颁发后,又得不到太多的监督,势必会造成大量腐败,也会成为地方的狂欢。

  更会加剧官吏、贵族、豪强对民众的压榨剥削。

  言而总之。

  这是秦廷自己犯的错!

  一念间。

  他想起了王安石的青苗法。

  这跟秦廷的这条田令有异曲同工之处。

  北宋时,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王安石的本意是想民众在青黄不接,缺少钱粮的时候,让民众自己估计当年的谷、麦产量,然后向官府借钱,谷熟之后还给官府,这就是所谓的‘青苗钱’。

  青苗法规定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夫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

  王安石的目的肯定是好的,为的就是让农夫在青黄不接时,免受高利贷的盘剥,让农夫不至于在没粮的时候,土地被大地主所兼并,同时也让政府能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

  按理说,这个政策一下,农夫该欢呼相告。

  毕竟朝廷出手,农夫不用再受地主的剥削,但最终奔走相告的是地方官员。

  因为最终得利的是地方官吏。

  首先青苗息钱的利息,王安石定的是年息两分(20%)。

  但这是王安石规定的。

  落到地方的年息两分,最开始变成了一次收取两分,即半年息两分,因为官府是春季发一次贷款,秋季发一次贷款,所以地方官吏是每半年收回本利,依旧按两分收,最终变成了年息四分。

  等到青苗法彻底走歪后,就变成地方想怎么收就怎么收。

  最高年息可高达百分之几百。

  虽然王安石的政策上说着自愿,但这是行政命令,所谓的自愿,最终都会变成强制自愿,以至于后面演变成了你贷也得贷,不贷也得贷,不仅没有为民减负,反倒加剧了民众负担。

  嵇恒暗暗叹息一声。

  他对王安石还是很敬佩的,不过王安石的很多政策,更像是为了扫积弊而扫,并没有经过太深度的考量,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督,更没有制定出相关的规范,最终适得其反,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冲突。

  秦政同样。

  没有有效的监督,任何政令都会失真。

  但若非真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又有多少君主会去执着求变呢?

 msp; 最高年息可高达百分之几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