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板荡识忠臣,国危思良将!(求订阅)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四周静谧。

  扶苏等人竟皆沉默。

  对于秦人的发迹,他们其实了解不多,但经过嵇恒的抽丝剥茧,也深刻体会到秦人发迹的不易。

  嵇恒将相关资料记下。

  秦国立国之前,史料很是匮乏。

  而立国后,秦国已有专门的史官记录,不过亦如周人有意遮掩商人的信息一般,秦人的史官也淡化了周人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周平王给秦国开的空头支票十分诱人。

  那可是周人的发家之地,宗周。

  那里也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而这一切,随着周平王一句轻飘飘的称诺,就尽数拱手让给了秦人,虽然当时宗周的确为戎人占据,但宗周的周人一直在奋力反抗,周平王却是连最拥护周朝的周人也直接抛弃了。

  当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秦人在西陲时,几乎还处于半游牧半农耕的状态,等到日后夺回宗周旧地,借着宗周留存的生产技术,才正式转为农耕国家,也自此开始了真正的大秦风云。

  这一切都拜周平王所赐。

  想到这。

  嵇恒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一句话,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当时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秦襄公刚继位时,可谓内外交困,不仅被西戎连败,还被周人不断排斥,他当时恐根本都想不到,自己一个小小的西陲大夫,怎么就成了后来横扫六国的虎狼之秦的开国之君。

  扶苏微微蹙眉。

  他在心中暗暗沉思着。

  他在听完嵇恒的话后,想起了《郑武夫人规孺子》的几句话。

  “吾君陷于大难之中,处于卫三年。”

  “不见其邦,亦不见其室。”

  “如毋有良臣,三年无君。”

  “邦家乱矣。”

  申侯犬戎之乱后,拱卫周王室的郑国国君,郑桓公遭遇了一场大难,为犬戎所杀,而郑武公在郑桓公死后,并没能立即回国继位,而是在卫国羁留了三年,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武公是坚定的周平王拥护者。

  这就不难得出,郑武公当年恐是受到了威胁,以至最终倒向了周平王。

  周王室的拱卫势力一直是郑国跟虢国,随着郑国倒戈,本为正统的周携王,直接断了一臂,再难抗衡周平王。

  郑武羁卫或许只是当时的冰山一角。

  在周携王跟周平王并立的二王当空的几十年,天下恐经过了一系列惊心动魄残酷血腥的政治博弈,最终周平王笑到了最后,赢得了所有诸侯的认同,并斩杀了代表正统的周携王,但也直接导致周王室威望尽丧。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秦人无疑获利颇多。

  不仅位列了诸侯,还得到了承诺,只要秦人能够驱逐西戎,那么被西戎占据的岐山,丰水之地便归秦人所有。

  不管最终历史的真相如何,秦人近三百年铸洒的血与泪,终于换来了中原王朝的承认,也正式作为一个新兴的诸侯国登上了历史舞台。

  回溯着秦人建国的过往。

  扶苏不禁喟然一叹,大秦建国实属不易。

  在经历了断姓绝祀后,被彻底阻隔于中原之外,秦人并未就此放弃,一直在尝试回到中原,而在几近波折,甚至是几次遭遇算计后,终于在周王室威望尽衰时抓住了机会,重新回到了天下人的视野。

  扶苏起身,朝翟尤行了一礼,躬身道:“多谢先生替我等补齐史料。”

  “伯秦拜谢。”

  翟尤起身,还礼道:“上吏言重了,我翟氏本为宗室之后,而今朝廷有心勘录秦史,我自当倾囊相授,不过我翟氏知晓的东西并不多,等到襄公建国后,国都迁到了汧邑,我翟氏并未跟随过去,因而对后续之事了解甚少。”

  “也实不敢再开口,还请上吏恕罪。”

  “无妨。”扶苏笑道:“先生所讲,对我等修补史料很有作用,岂敢再贪图更多?”

  随即。

  扶苏顿了一下,突然道:“不知先生对大秦眼下是何看法?”

  一语落下。

  翟尤整个人一愣。

  他面露一抹难色,道:“大秦眼下如何,我一乡野之人,哪知道这么多。”

  “上吏还是莫要取笑我。”

  扶苏面色肃然,丝毫没说笑模样,拱手道:“我是真心求问,从咸阳一路过来,我沿途也看到了不少,也听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