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二次分封!(求收藏)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第二次分封,才是我们熟知的分封。”

  “这一次主事者是周公。”

  “周成王时,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封卫康叔、晋唐叔等,也是从这次分封开始,我们熟知的齐、鲁等国才移往东方,也才有了后来名副其实的天下诸侯。”

  “至于周公为何会这么做?”

  “大抵是周公平定了叛乱之后,担心其他诸侯也会跟着叛乱,为了周朝的稳定,便将其他诸侯分封了出去,而周王畿附近人口更多、土地更为肥沃,因而在其他诸侯离开之后,周王室的实力大增,不仅彻底稳住了天下,也正式从诸侯之长成了诸侯之君。”

  “贵为了周天子!”

  “这些其实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周行了分封。”

  “而行分封之后,效果的确斐然。”

  “不仅让周的实力大为增强,彻底稳住了天下,还极大拓展了周的统治空间,也将周的声望推到了顶峰。”

  “但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天下分治!”

  “以王绾的才能,岂不知分封的弊端?”

  “若仅仅如此,他绝不会劝始皇行分封,因为行分封,无异走了周的老路,秦从商君变法之后,一直都是力行郡县制,而郡县制从春秋开始,已渐渐成为了天下主流。”

  “但王绾依旧坚定的上书行分封。”

  “这自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在周公的一番对话里。”

  “周公行分封之后,曾要求诸侯三年后,报政周天子。”

  “在行分封三年之后,周公曾判断过齐鲁两国往后的发展趋势。”

  闻言。

  胡亥来了些好奇。

  问道:“周公做了什么预测?”

  嵇恒道: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迟也?’”

  “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而同年五月太公也来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疾也?’”

  “太公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周公在对比了齐鲁的情况后,叹道:‘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易近民,民必归之。’”

  “伯禽在鲁国推行急进的改革,以周礼变革夷礼,而姜太公在齐国不急于以周变夷,而是从俗而治,简化礼仪,基于伯禽跟姜太公的做法差异,周公判断齐鲁往后发展的趋势,认为将来鲁国会北面事齐。”

  “事实也的确如此。”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王绾之所以推行分封,便是想学姜太公,进行从俗而治。”

  “进而让民归心。”

  “王绾建议分封,其实是基于帝国统治的实际考量。”

  “是基于时局而不得不为之!”

  “甚至于,为了避免重蹈周朝覆辙,王绾应该其实还会建议,在几十年后,也即民众归心之后,彻底废除分封。”

  “所以我才说,王绾建议的分封,跟儒生的不一样。”

  “儒生的建议是恢复周礼。”

  “王绾是暂行分封,以便大秦安民收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