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扶苏涨红着脸,却不知怎么辩驳。

  何为仁?

  什么才算是仁政?

  他在心中自问,自己真的知道吗?

  扶苏羞愧的攥紧拳头,指甲更是嵌进了皮肉,却浑然不知疼痛。

  他过去自认是知道的。

  仁政,无非就是于民和善,休养生息。

  但现在,他迟疑了。

  因为这样的质问,始皇也曾经问过。

  当初始皇下令坑杀嵇恒等四百余人时,他曾心急如焚的去劝谏,最终却被始皇骂了句‘滥仁’。

  他当时执拗,便举了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叔齐宁为孤忠之臣不食周粟的例子,想劝诫始皇,几个迂腐之士根本不足以动摇天下,若这么堂而皇之的杀之,只会给六国贵族搅乱人心之口实,甚至会使得民众惶惶不安。

  始皇当时问他什么是仁?

  他回答儒家仁爱。

  始皇问他:‘在儒家眼中,天下郡县一治民众乐业是仁?那诸侯裂土刀兵连绵是不是仁?天下一统是仁,那分封诸侯是不是仁,儒称以仁爱治理天下为仁,那以法律为准绳治理天下,难道就不是仁了?’

  他当时未回答上来。

  始皇接着道:

  “孔夫子一生讲仁,儒家几百年讲仁,但给过‘仁’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基吗?”

  “没有!”

  “儒家不会给。”

  “因为一旦给了,就没有仁了!”

  “儒家的仁爱,那是儒生的‘仁’,随人而变,随心而动。”

  “解释权在儒生手中。”

  “他们说你是仁,那才能是仁。”

  “世上真正给‘仁’下了定义的是法家。”

  “法以爱民,大仁不仁。”

  “天下真正的大仁是公平公正!”

  始皇的话语在扶苏脑海不断的回响,他当时还固执的认为始皇在强词夺理,并没有真的听进去,在他当时看来,法家的律令如此严苛,更是让民众怨声载道,哪里称得上仁?

  但现在。

  他隐隐想清楚了一些东西。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扶苏轻轻叹息一声,嘴角露出一抹苦涩。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父皇很早就告诉了我什么是仁,只是我自己一直没想明白。”

  “父皇之所以把儒生赶出朝堂,也是想让我日后少受儒家影响,尽快明悟天下真正的仁道之政吧。”

  扶苏长身而立,朝向咸阳宫的方向,恭敬的俯身作揖。

  姿态无比的低微。

  另一边。

  嵇恒已讲起了旧贵族乱法。

  他擦了擦嘴,又晃了晃酒壶,壶中酒已不多。

  嵇恒道:“旧贵族乱法,其实跟黔首未集相依相存。”

  “关东六国故地‘未附’‘未集’的民众,附集的对象主要就是六国旧贵族,而这些民众又成为六国贵族在地方集结势力,扰乱帝国法制的基础,两者可谓相辅相成。”

  “眼下旧贵族乱法的情况已十分常见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