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理论与生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252章理论与生意

  “有些意思啊,虽有偏颇,却也独树一帜。之后呢?再说说。”金教授听了王旭的说法,却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种从设备和流传方式入手进行曲调和唱法的分析,还是第一次听到,确实让他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是音乐人一般不会考虑的,他们会更多从曲子本身来进行思考,转换思路之后,似乎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也就解释得通了。

  “进入八十年代,国家开放,很多新的传播媒介开始大规模进入华夏。

  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这些单声道的设备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

  单声道设备很难产生现场感,依旧以歌曲原声为主要传播方式,配器比以前重要了,但依旧是歌曲本身的衬托。

  但是因为音质提高,喇叭的水平足以表现更细微的变化,而且收听环境变小,人们也可以捕捉更细微的变化。

  因此太过高亢的声音会显得刺耳,而柔和优美的唱法唱腔,特别是以前从未能从设备中听到的换气声,成为了大众的最爱。

  这其中的代表是李老师的《乡恋》和苏老师的《军港之夜》。

  这两首歌都是那种轻柔,唯美的意境,唱法都带着气声,将气流带动的微弱声音表现为非常迷人的音质。

  但这种唱法只能通过灵敏度高的设备才能传播,所以通过广播,电视迅速传播开来。

  湾湾歌手邓丽君的大行其道,正是这一时代最典型的体现。”

  金教授越听越觉得有意思,眼前这个高大的男孩一直说自己唱歌是业余的,只有上学才是正职,这么看起来却无比地契合。

  这种纯粹理工科的思维方式,让他在面对音乐领域这种纯感性的东西,居然也有着另类的解读,这是纯粹工科通过科技对音乐流行方式的阐释。

  王旭轻轻抽了口烟,吐出淡淡的烟雾,稍显稚嫩的面容居然多了那么点神秘感。

  王旭继续开口说道:

  “之后呢,华夏人比以前富裕了些,买的起立体声设备了,双喇叭,四喇叭开始流行,电视也能够听双声道立体声,收音机也开始有了调频立体声。

  这个时候,现场感就能够建立起来了,配器的重要性开始逐渐显现。

  但电视和收音机的喇叭功率都较小,对于低音的展现相对薄弱,但也比以前几乎没有低音有了很大的不同,节奏的重要性开始展现。

  所以,有着复杂配器,更注重旋律而不是节奏的流行乐开始流传开来。

  与此同时,歌舞厅的兴起,让一些大功率播放设备出现在华夏,在歌舞厅中,沉重的低音,激烈的节奏得以较好地展现。

  但歌舞厅空间大,人员多,且大多处于运动中。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歌曲本身反而不那么容易被记住,于是DISCO舞曲也同时盛行起来。

 &ems,现场感就能够建立起来了,配器的重要性开始逐渐显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