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大项目组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225章大项目组

  陈佳颖终于还是把陈柏强叫了过来,她特意飞回了一趟香江,亲自陪着闭门谢客的陈柏强来到了帝都,就住在王旭家的那个老房子。

  王旭记得前世曾经听到过一个传闻,那就是丑国有医院对轻度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就是送去帝都的志愿者家庭。

  家庭的选择都是那种住杂院的普通家庭,有快乐有烦恼,家长里短的。让病人就在这种纷纷扰扰的日子里生活,然后还真就治好了不少人。

  这次陈柏强来,王旭就干脆让他和生活在杂院里,陈柏强的国语不是很好,只能说勉强听懂,但为人谦逊平和,院子里人也都是人品不错的,你没看罗琦现在彻底成了家人了么都。

  这和那些丑国患者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着差不多的际遇,当然,陈柏强的病情较重,完全可以开始的时候不那么融入,只是在家里住着就是,颖姐会照顾好他的日常生活的。

  一个有些简陋的方案就此成型,但王旭还是有些信心的,他和王霏两人不知道听过多少次那首《海底》的成品了,他们都只能用惊艳来描述这一首歌。

  这是无论哪个世界都从未出现过的一个版本,夹杂着众多穿越世界的精华,除了动听之外,确实有着一些振奋的效果,听了以后心灵通透开阔,感觉仿佛做了一次精神按摩。

  颖姐,王旭父母,甚至夏姨,李叔一家,还有来拜年的周迪等员工,都被拉去试听过这首歌,得到的反馈是交口称赞,称其为王霏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首作品,那种心灵通透的感觉是每一个聆听者的共识。

  陈柏强来得很快,春节期间的机票并不难买,颖姐初八就把他接了过来。

  这个时候,杂院里的人们已经开始上班了,但院子里的节日气氛并没有完全散去,零星的鞭炮,老人的唠叨,加上孩子们的笑闹,这就构成了杂院的日常。

  陈柏强过来的时候,王旭却没有赶上,因为他被闫老师叫回去了。

  他在节前的一顿忽悠,然后自己拍拍屁股跑了,却让十几个青年教授都没过好这个年。

  回去整理王旭的讲述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整理着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然后联想,然后写下自己的思路,然后就越整越多。

  自己不爽了,自然要联系那些同样听过那次研讨会的同僚们,这会儿的水木已经把电话安装到每一个教工宿舍了,副教授家里几乎都有电话,还是校内总机的那种,直接拨分机号不要钱。

  于是一通通电话就成了这些教授之间沟通的渠道,到后来,绵绵强强地把春节过了,才初四,这些人就坐不住了,彼此约了个实验室,就凑一起讨论了起来。

  最开始,还是材料系搞材料系的,自动化搞自动化的,后来一讨论又发现,这些东西彼此交织,乱作一团,得嘞,两系大讨论就此展开。

  这个项目牵涉的人员之多,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最初闫教授的设想。

  各种设备的研制,各种猜想的验证,各种理论的推导,这根本不是水木两个系能搞出来的。

  于是闫老师开始联系他在校内的各种人脉资源,别看闫老师是留学回来的,他在水木内可是妥妥的二代,因为他爸就是水木的老教授,住小楼的那种。

  恰逢过年期间,这个本种,直接拨分机号不要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