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共鸣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讲故事还算是自己的强项。

  从夸父追日到精卫填海,从不食周粟到国士无双,再到苏武牧羊……

  华夏有源源不绝的精神源泉,随便舀一瓢足够今人用了。

  每次讲到两汉旧事时,都会爆发阵阵喝彩声,引来外面的士卒围观。

  这时代的人没什么娱乐活动,天一黑就上床。

  李跃的故事寓教于乐,精彩纷呈,自然让他们耳目一新沉迷其中。

  “先辈如此英雄,我等却乞活于异族之下,愧煞人也!”魏山拍案而起。

  原本他这级别的高级将领,不用听课,但闲来无事,也会来听听。

  “三十六骑定西域,十三将士归玉门,壮哉!”梁啸也大受震撼。

  “遥想当年,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汉家男儿,岂可乞活于胡人胯下,令先人蒙羞,情何以堪?”

  讲着讲着,李跃也情不自禁的代入其中。

  当然,故事从自己口中出来,也不可避免了夹带了私货。

  两汉距现如今并不遥远,即便是三国时代,魏蜀吴也是骑在异族头上,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司马家的晋朝却反被异族骑在头上……

  即便如此,衣冠南渡之后,依旧在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那套。

  “他娘的,司马家太无用了,真该一个个拉出去千刀万剐!”一个魁梧军官一巴掌拍碎了木几。

  “驱除羯奴,复我河山!”

  这一次军官们歇斯底里的吼了起来,外面围观的士卒也跟着大吼起来。

  情绪是可以引起共鸣的。

  而仇恨是最好的绳索,将人心串联起来。

  李跃挑选了二十多个口齿伶俐记忆力好的军官,专门设了一个鸿胪曹,负责宣传事宜。

  鸿胪者,鸿声胪传也,也就是传声之意,出自周礼。

  在如今这个君不君臣不臣的混乱时代,身为山贼头子的李跃自然不会在乎逾矩。

  四五千士卒,靠一张嘴肯定忙不过来。

  还允许他们招收能说会道的下属,在军中广泛传播。

  除了个军官讲,李跃还抽出空闲,带着亲卫到士卒中间宣讲。

  士卒们比军官还要淳朴,每每说到高潮出,山呼海啸一般的喝彩,说到司马家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石虎残害汉民事,一个个咬牙切齿。

  有人当场拔刀子,冲着身边的大树乱砍,“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越是底层的士卒,越是爱憎分明,他们不缺力量,只是缺少一个引路人。

  不知不觉间,李跃与士卒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以前只是将军、寨主,有的只是敬畏,畏惧多过敬重,而现在有几分精神领袖的意思,不少人眼神狂热。

  每当情绪高涨时,李跃就趁机喊出:“驱除羯奴,复我河山。”

  整座黑云山都在巨大的呼喊声中震动起来。

  很多人也终于明白这八个字背后的意义。

  不为别的,只为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对得起自己的后代。

  不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异族的奴隶,不让自己的妻女成为乱世中的口粮,更不让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被外族占领,让他们的子孙在上面繁衍生息……

  一整个冬天,黑云山都笼罩在这样的气氛中。

  故事会口口相传,情绪也会自己扩散。

  有了共同的仇恨共同的追究,人心凝聚在一起,训练的更刻苦了,没人再抱怨军法严苛,没人再抱怨赏赐太少。

  这场战争不是那一个人的,而是为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后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