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裹大衣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气喘吁吁的刚在座位上坐实,从前面车厢就涌进来一批乘客,大约十几人,看来是一伙的,各个跟狼似的抢着座位,只要是包袱占的座位,都被他们把包袱扔到过道上,然后由自己人霸占了座位。那些包袱是不会自己占座位的,是有人先上车,然后帮同伴占的,这下抢座位的和原来占座位的发生了冲突,一时之间各种针对对方母亲的问候,纷至沓来、花样百出,让赵兴东这个乡下孩子算是大大见识了中华民族语言的丰富。

  北方人通常由口舌升级为拳脚的几率,是南方同胞的若干倍,(这里没有贬低北方人野蛮或者南方人懦弱的意思,只是客观描述事实。用老枪自己的话说,都他娘没几个好鸟!哈哈!)不多会儿,就有几处厮打到了一起。

  火车其实就是现代中国的缩影,这里集中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里发生的故事丰富生动、精彩纷呈,这里每天产生的突发事件,恐怕是任何一个场所不能比拟的。赵兴东一边看着热闹,一边脱下大衣,他还是谨慎的,万一那个被他挤下车的妇女找过来,那岂不是很麻烦,不过当时人人奋勇当先,应该谁也没看清谁的模样,至少赵兴东是没看清对方。他觉得对方能认出自己唯一的标示,大概就是这件军大衣了。

  脱下大衣,也是因为车厢里一点不冷,人挤人的,呼吸都不太通畅,哪还知道冷呢?因为有座位,所以大头的空间还勉强多一些,他摸了摸怀中的那条香烟,不由叹了口气,能明显感到烟变形了,两块多啊,这让赵兴东心疼了半天。那包茶叶倒是不怕挤的,摸着纸包也没有破,让他心里宽慰了一点。

  随着人越来越多,那几处打架的也都伸不开了手脚,加上周围乘客的呵斥、谩骂,动手的几位都熄了火,至于座位,倒是后来那帮人抢占的多。

  所谓普快,就是最慢的那种火车,那为什么要带‘快’字呢?这大概代表了人民的一种呼声和铁道部的美好愿望。其实照绝对速度来说,这种车也不慢,可普快最大的特点是封站必停,再小的车站也要停个三五分钟,再赶上给直快和特快让路,那就窝在车站不知停多久了。

  火车启动之后,人们都摆出另一种精神状态,抽烟的、吃东西的、大声说笑的、喝水的、看着窗外风景的,显然多数人是很习惯这种污浊和嘈杂的生存状态的。赵兴东尽管是第一次坐火车,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应,这种高密度人群,带给他很多新鲜的体验。不过他有点奇怪,这些又吃又喝的家伙,一会儿要拉撒,可咋办呢?听说火车上是带厕所的,可现在人挤人,哪有可能挪动半步呢?一切有待观察。

  这辆普快走走停停,几乎每半小时都要停一下,也没见一个乘务员过来。因为是冬天,开窗那是非冻出人命的,所以车厢里的味道越来越难闻,俗话说‘烟暖房、屁暖床’,这里可不仅烟味、屁味,还有汗臭味、臭脚味、以及各种食物的味道,可谓是各类味道大集合,最终混合成一种腐腥味,加上火车缓慢的速度,使人昏昏欲睡。

  赵兴东是农民不假,可这小子是很讲卫生的,在开始的新鲜劲过了之后,也越来越受不了车厢的味道,可忍无可忍、还需再忍,难道跳窗户吗?至于那些要上厕所的,据他的观察,都是忍着,也有忍不住的小孩,就蹲在车厢里就地解决了。这让大头对中华民族的宽容有了更新的认识。

  最终经过六个钟头的艰难跋涉,火车总算到了郑州,听到邻座有位常坐火车的前辈交代,今天这算是走运了,比平时要快了一到两个钟头呢。

  还好下车人们没有上车那么急迫,都选择从车门走。怕烟再被挤坏,赵兴东走在最后,随着人群一步一步移出了车厢,一到外面,刺骨的寒风让他猛的打了个哆嗦,急忙披上了大衣,心中不觉对田翠蛾感激起来,这寒冬腊月的,军大衣可真顶事啊!

  出了车站,看到的就是一片灯火通明,各种高楼也尽在眼前(指三至五层的高楼),各种车辆也停的到处都是,这让头一次莅临大城市的赵兴东,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好家伙,这书上说的灯红酒绿,就是眼前这种情形吧。

  半天之后,他才定了定神,回头看了看火车站上的大钟,已经晚上9点多了,这个钟点再去找那个郑新民,怕是摸到人家门上都后半夜了,算了,还是在候车室猫着算啦。主意已定,赵兴东就向候车大厅走去,不过这个看起来富丽堂皇的大厅,想要进去可不容易,管理的还很规范,进去要看车票,没有车票的赵兴东自觉的离开了排着的队伍,他琢磨着难道真要去住旅店吗?可自己走的急,没带介绍信,这可咋办呢?

  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赵兴东裹紧了大衣,这是他今天第三次裹紧大衣了,他不相信,自己这么大个活人,还能给冻死不成。小伙子选择了一处灯火最亮的方向,迈动了脚步……

  ………………………………………………………………………………………………………

  作者语:这段时间状态低落,情绪低沉,能否请三天假呢?哎……又有点坚持不住了。

  哪位蛋员有火车上的生动记忆,也给老枪和大家摆扯摆扯,想听听。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