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占了便宜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了柳万财的话,赵兴东也笑道:“万财叔,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贾有林也接过话道:“我和志邦也沾沾光,好长时间没吃弟妹擀的面了。”张志邦也点头称同去。

  柳万财听三人都这么说,把手一挥道:“时候不早了,那咱现在就走。”说完拉起赵兴东先出了屋门。

  赵兴东提出先看看已经做好的大衣柜,柳万财就把他领到木匠家里,等看到实物,把赵兴东吓了一跳,这个大衣柜比在田翠蛾家看到的大整整一号,样式他不懂,但做工、油漆还是能看出来,绝对是好手艺。赵兴东是赞不绝口,听的木匠师傅也是如沐春风,一脸喜色的介绍起来,说一般大衣柜都是三开门,他做的这个算是四开门,所以镜子就装了两块,这个样式也不简单,是省城大干部家才有的,是他今年上半年农闲时,在省城做工的时候留心记下的,又说每块板子他是如何处理的,油漆是怎么样的讲究,把个外行赵兴东听的只剩点头了。

  三人说话之际,柳万财问起这大衣柜怎么运,因林强的交待,赵兴东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就说自己让人明天来取,不用村里派人送了。又给了柳万财10元,说是这种大衣柜,比自己预想的又大又好,应该加钱,不能叫村里吃亏太大。柳万财自然是拒收,说本来就是还赵兴东的情,而且前面已经收了20元,不能再收了,俩人让来让去,闹腾半天,最后还是赵兴东说了句狠话,村里不收这10块钱,大衣柜自己就不要了,柳万财这才收下钱,然后交给木匠,让他明天给村里会计入账。事情说完,赵、柳二人出了木匠家门,往柳万财家走去。

  赵兴东为什么非要加10元钱呢?因为他不想良心不安。原先计划是白送个大衣柜给林强,但人家两口子硬给了27元钱,他要不给村里这10元,岂不是还赚林强7元钱,这赚谁的钱都可以,但林强的钱他不能赚,赚了那还算人嘛!于是赵兴东就加了10元,这样这个大衣柜他实际出了3元钱,也算略表寸心了。当然除了这个目的,他还有另外的打算。

  贾有林和张志邦在后面锁了村委会大门,然后进了村委会对面的商店,张志邦特意打了一斤散酒。这贾柳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典范,除了自家院墙内的东西属于私人,剩下村里的东西都是集体的,这个商店也就是个小卖部,同样也是村里开的,赚钱谈不上,平时只卖些生活必须品,村里安排了两个外姓人家的妇女在这里卖货,属于照顾外来户,毕竟这是占人口两成的一部分人群。全村不用下地还享受工分的岗位只有六个,小学占了三个,商店占了两个,村里会计占了一个,贾姓、柳姓、外来户各自瓜分2个,而三位村干部自己都要下地挣工分。贾有林和柳万财上任已经15年了,经过二人不懈的努力,整个村的清正廉洁、和谐统一是别的村不能比的。

  张志邦论威望、资历、年龄都不能和两位当家人相比,不敢空手去柳家做客,这才打了酒。村里的小卖部也不收现金,只是记账,在年底生产队分钱时,根据账本扣除,而平时进货都由村里垫资。这种赊账式的经营方式,说白了,这也是村里的一种救急措施,毕竟农民手头都没余钱,但也占用了村里公帐上的很大一笔资金。幸好村民质朴,加上村里管理异常严格,还没有谁恶意透支,否则这种商店是活不了多久的,现在它的运作还算良好。

  四个人分成两拨走,但却同时到了柳万财家,这生产队长的家也比较富裕,基本都是瓦房,院子西边是个石头碾子,看上去有些年代了,磨的锃亮,院子正中是个大石桌,还配了六个石凳,看年代也很久远了,赵兴东问过才知道,柳万财祖上是石匠,家里这类石器还有一些。

  柳万财招呼大家在石桌旁落座,又吩咐媳妇弄饭。赵兴东也不等诸人发问,就说起了这次买油的原因。听到这次是县公安局办福利,三人不禁佩服起赵兴东来,贾有林曾经仔细了解过赵兴东的底细,也向另外两人说过,大家对赵兴东小小年纪,还是个农村出来的孤儿,能跟县里这么多单位有关系,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