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碳水之都,biangbiang面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喝汤,吃羊杂,然后掰馍。

  将馍掰成一块一块的小块,泡在羊杂汤里,然后放上两大勺油泼辣子!

  郑虎东看到周游往羊杂汤里加辣子,他也往自己的胡辣汤里面加了两大勺油泼辣子,辣得他直呼过瘾。

  这一顿早市早餐周游一行吃得很满足。

  花样多。

  分量足。

  【逛长安早市,生活点+1】

  【喝羊杂汤掰馍,生活点+1】

  吃完早餐回酒店换了一身衣服,周游一行去了易俗社文化街,参观了秦腔艺术博物馆。

  恰巧碰上一场秦腔演出。

  于是他们便坐下来听了一场秦腔。

  秦腔,又名梆子腔。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关中八大怪之一。

  所谓关中八大怪,即关中的八种奇怪风俗。

  分别是: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房子半边盖、帕帕头上戴、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唱戏吼起来说的就是秦腔。

  秦腔高亢激越。

  据说要唱好秦腔有三个条件。

  首先舞台得结实,不然给唱塌了。

  其二演员身体要好,不然唱两嗓子就没劲儿了。

  第三听众胆子要大!不然这高亢的腔调能把你吓着。

  【第一次欣赏秦腔,生活点+1】

  听完后李砚和郑虎东也跟着来了两嗓子。

  周游:“你俩还会唱秦腔?”

  郑虎东:“相声说学逗唱,秦腔浅浅学过。虽然我这个徒弟没学好,给咱师傅丢了脸,但多少会一点。”

  李砚:“周游你会唱吗?”

  周游:“没学过。”

  周游虽然有完美歌喉,但的确是第一次接触秦腔,接触戏曲。

  嗓子好并不代表能唱。

  这玩意儿得学。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到了中午饭点。早上吃得最多的郑虎东饿得最快,“我们中午吃点啥?”

  沙锐:“虎东,你这就饿了?”

  郑虎东:“肉多脂肪多,走路消耗的能量也比你们要多。”

  周游想起关中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腰带”。

  在长安已经吃了很多“碳水炸弹”。

  但还没吃过长安的面。

  周游一直都喜欢吃面。

  在锦官城早上要去找面馆,在卫藏要吃藏面。不过最爱的还是家乡渝州的小面……想念那味道。

  卫藏的藏面也心心念念。

  路过一家“老白”面馆。

  周游瞬间想到《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武林外传》好像就是以关中地区为背景的。

  佟湘玉说的也是一口地道的关中话。

  佟掌柜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额错咧,额一开始就错咧,额如果不嫁过来,额滴夫君就不会死,额夫君不死额就不会沦落到介个伤心的地方……

  老白面馆有老白吗?

  这个问题听起来像问老婆饼里有老婆吗。

  周游一行走进老白面馆。

  “老板,有biangbiang面吗?”周游走进面馆便问。

  第一次知道biangbiang面是从电视剧《白鹿原》中看到的。

  白稼轩吃面的镜头,让biangbiang面再次火遍大江南北。

  biangbiang面因为在扯面时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

  “有!”老板朗声笑着迎客,“来四碗?”

  “给我多来一碗。”郑虎东在吃方面从来都很豪气。

  “嗯,我们这都是加面,三块钱一根儿。”老板说。

  “您这儿的面论根数的?”郑虎东惊奇。

  “咱的面长且宽,一根面的分量就很足了。”老板说。

  “那给我加两根。”郑虎东道。

  老板本想说加两根你可能吃不完,但看到郑虎东的体型,他将这话咽了回去。

  招呼着周游四人坐下,老板便去后厨扯面去了。

  周游和郑虎东跟上去看了一下制作过程。

  摄像师小哥也将摄像机砚:“周游你会唱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