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我家冰箱连六零(12)【二合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些年纪太大的阁老,其实不是不知道成功有多么大的好处,但他们都快退休了,实在是不想冒这个风险,现在的国家发展已经足够他们荣誉退休了。

  「深入研究空间物理方向可能导致研究人员变少,或者说研究其他方向技术的顶级科研人员数量不够这一点,我还真有办法解决,而且也是我认为全力帮助平行世界另一个夏国的一大好处。

  我清晰的记得,那个冰箱说过空间通道仅仅只是物资无法双向交易,但是信息的话,可以以他为中转进行交流。

  这无疑意味着,我们其实是可以与平行世界那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交流的。

  虽然那边各方面远不如我们,甚至于科技发展落后于我们一甲子,但他们落后,不是因为他们笨或者他们蠢,只是他们没有赶上前两次工业革命,被技术封锁,没有渠道获取更高级的知识。

  很多方面都需要自己摸索着进行。

  实际智商,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开国初那些科研学者的能力和智商,可能比我们现在很多科研学者们都要高。

  细数一些核心重要的技术,很多都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老一辈科研学者做出的突破,八九十年代的科研学者最多只能算是在原有的科技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深入研究,但是要说有什么重大突破,反正肯定远不如那些老前辈们。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如果让平行世界建国之初的那些老一辈科研学者,与我们站在同一起步点搞研究的话,很有可能他们的研究进度会比我们快。即便不比我们快,如果让他们跟我们一起研究某一样技术,也相当于增加了一倍或者说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的科研学者。

  足以弥补研究空间物理的损失。

  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的意思就是说尽可能的将现在的一些技术知识教给平行世界的那些研究人员,让他们与我们处于同一层次,一起配合着搞研究。

  刚开始几年他们可能对我们没什么帮助,主要是我们付出,但是随着他们逐渐学会我们的知识,到时我们就相当于平白多出了数千数万高级研究人员。

  多出一个国家帮我们搞一起研究。

  虽然我不愿意相信玄学国运之说。

  但是建国之初那段时间,确实是人才辈出,不仅我们国家人才辈出,全世界都人才辈出,几乎相当于另类的百家争鸣,你们想想看,年轻时候的那些老一辈科研人员帮我们搞研究,这是多么大的殊荣,成果绝对不会差到哪去。」

  李向阳思维转的还挺快,就这么一会功夫他便想了这么多,想的这么远。

  最关键的是听着还挺合理。

  随着他说完这番话,在场不少阁老都陷入了沉思,赞同与不赞同的天平很快就出现了调转,可见大部分阁老其实也挺赞同老一辈研究人员能力更强些。

  可能是当时的科研更纯粹吧。

  之后又陆续有人发言,再加上还有不少阁老提出血脉同源论,那个世界也有许多他们的先辈正在受苦,以及他们插手干预,说不定能够避免一部分学者受迫害而死亡,挽回当年的一些遗憾。

  让走了些弯路,变成不走弯路。

  如此这么一番讨论结束后,最后投票是显而易见的,赞同全力帮助平行世界的阁老占绝大多数,而定下这个大方针之后,接下来的一些细节就不用他们来开会了,各部门自己内部开会就行。

  比如说资助多少粮食,资助什么类型的物资,粮油总署内部开个会就行。

  最多就是开会的时候顺带将本世界六零年

  的数据调出来,根据本世界数据推算一下那个世界大概需要多少粮食。

  总体来讲没什么问题。

  但技术支援方面就有矛盾了

  其中争议最大的地方在于,科研部对于哪些科技和知识,适合直接编撰成课本教材送给平行世界,哪些科技和知识不应该给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有一部分人认为,直接将现行的科技知识全部照搬过去,简单又方便,还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