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怨望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此刻听到度满的遭遇,他唯有叹息。

  度满倒是豁达,他见蔡邕尴尬,岔开话题,问道:

  “蔡师,我们家渠魁还未回来,不如我带你在周边转转,这泰山雄奇,颇有风物。咱们可以只谈风月,待渠魁回砦,咱再谈胡母班的事。”

  蔡邕点头,但还是不放心地问道:

  “胡母君现在可还好吧。”

  度满笑道:

  “甚好,蔡师勿忧。”

  此刻胡母班在干什么呢?

  他在教寨里的子弟认字,石将军说了,这砦里不养闲人。

  所以胡母班每日都要来这学舍教石家军的子弟认字来换取每日的粟团。

  刚开始胡母班是拒绝的,饿死是小,失节是大。想他堂堂名士,每年要在他坐下求学的,不知凡几。虽不如当年李膺那般,被访客士子视为登龙门,但也不是寻常人可以列席听课的。

  君不见当年孔融不也是假冒成李膺的亲戚才骗过门子登了李膺的门的吗?而说到孔融,胡母班最瞧不上这种邀名小人,年纪轻轻就目无尊长,逞口舌之利,还年轻气盛,不知轻重,反害死了自己兄长,真丢尽曲阜孔家的门声。

  然后再说回来,现在这石将军真的是狗胆包天,还想让他将圣人之学传给这些盲愚子弟,真是笑话,是以胡母班严正拒绝了。

  之后,他就被饿了三天,然后第四天他就来学舍教字了。

  辣娘,原来那就是饿的感觉?

  不怪胡母班不能效法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行止。实在是,书上也没说原来饿会那么难受。

  胡母班也想开了,他也就是教这些小孩识字。光识字没用,没他提点句读,这些人还是学不了圣人之言。没看到乡野村夫也有识字的吗,不也是没法登堂入室?

  自此胡母班就开始每日来学舍教字的生活,从此名士成了教书匠。

  也就是蔡邕和度满畅谈时,他胡母班就在学舍里对一个叫孙乾的泰山军子弟头痛,这个顽劣真的是难管驯,果然是山寮人,野性不服教化。

  这个叫孙乾的小孩是孙逊的小孙子,他们自孙逊死后就跟着张冲他爹入了石崮山避难。后来张冲在泰山站稳,他们又一起来了泰山。

  因为小孩叫孙乾,张冲还专门问了孙逊的老妻,你们家是不是和北海还有啥亲戚。孙逊那老妻一脸怪异,自言自己家本就是北海人,如果这次不是有张狗子带着,她后面就带着乖孙回北海了。

  好家伙,看着那懵懂顽劣的孙乾,张冲万万没想到老孙头还有一个名人孙子,自此,张冲更加悉心培养孙乾了。

  而此时胡母班不仅头疼这个孙乾,还愤恨地看着学舍一角的一个带着罩笠的女子,这个叫赵氏的不知怎么就非要学字,那个石将军也是滑稽,竟然将自己姬妾放在这里,果然有蛮夫就有荡妾。

  但他胡母班能怎么办?只能一并教了,只是晚上自己独坐时,难免不暗然泪下:

  “我胡母班真的是愧对名教啊。”

  此刻坐在学舍一角的赵娥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个胡母先生对她的不屑。但她置若罔闻,依旧认真学字,甚至还不时打断,专门就某个字为何这么写而询问胡母先生。那个胡母先生虽然吹胡子瞪眼,但还是耐着解释。

  很好,她赵娥就喜欢别人讨厌自己,又奈何不得自己的样子。

  那赵娥为何一定要来学舍学字呢?

  赵娥是常山真定人,其父是党人门生,虽不显达,但家境和睦。从小父亲就给了赵娥足够的爱,但只有一样,无论赵娥如何恳求,其父就是不给,那就是教赵娥识字。

  所以对赵娥来说,像父兄一样知书懂礼,一直是她心中的一个梦。每当父亲专门与兄长讨教经义时,她只能在别屋默默羡慕。每当这时,她那顽劣的弟弟总会贴心靠过来,让她教他射箭。

  对这个弟弟,赵娥也是疼爱。他与自己一样,都爱武艺,只是她赵娥是只能爱武艺,而她这弟弟是因为姐姐爱武艺,他要与姐姐作伴才习的武艺。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远在真定的家人。

  兄长,你还继续读着父亲留下的经吗?弟,你还像过去那样带着伴当们招摇过市,学人做将军吗?

  你们知道吗?赵娥很想你们呀。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