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两年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霍官泰摇摇头:“但资本市场都开始关注新界,许多热钱涌入,导致地价飙涨。之前囤的一批丁权都快用完,今年又到收购丁权的时候。据说,有几间英资洋行也打算入手。”

  虽然,自主产品多以山寨货面世,但山寨又是谁来定义的?

  港岛市民们只知道几十块也能买一台收音机,一千块也能买到洗衣机,一千五就能买电视机。就算产品质量稍显欠缺,但却提供五年质保,免费维修。

  这也是何定贤能用极低价格,大举收购的原因。

  这倒并非是有意双标,吃两边,而是“特区”制度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港岛经济不要太受回归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保护港岛市民。并且窗口城市,就是要留用空间,在概念模糊一点,给双方友好交流的机会。

  要是能在国内吃饱饱,拿出力气来,打到国外抢吃的,那才算把城市的历史价值真给活出来了!

  “不用担心英资洋行,新界人应该不会卖丁权给鬼佬。”何定贤打开雪茄盒,挑出一支递给霍官泰,笑着道:“我再同四大姓打个招呼,今年的丁权全部由东方银行收购。”

  这极大拉低港人消费电视产品的水准,无论是电台、电视都很快获得一大波听众、观众,极大促进了娱乐业发展。

  “五百一呎的地价,建成住宅,露面价就要六百多。”何定贤坐在茶座旁,饮着茶道:“这已经赶得上五年前九龙区的地价了。”

  根据港府统计,头三年批准了超过十万个的丁权,当中既有刚满十八的年轻人,也有八十岁的老人家。扣掉六成自持建屋的原住民,还有四成的丁权能够上市流通。

  如码头、工厂、制造业等.

  但确实发展迅猛,朝气蓬勃,受到资本关注是很正常的。

  “随着红磡隧道通车,轮渡行业一天不如一天,最新推出的旅游线路,暂时收入也低,港岛根本没什么游客。”何定贤心中暗叹:“港岛作为文化贫瘠,历史浅薄的小岛屿,风光有限,怎么可能发展起旅游业?”

  九龙区则转型为住宅区,专门承托中环溢出的居住人口,中环则晋升为核心商务区,亦是后世所说的CBD,并且承担起消费、旅游的职责。

  他们先前只是不想与港府合作,被剥削统治权,自然不会把家族公司化。可随着新界开发已成定局,家族公司化成为潮流,能够自己开发,自然想多赚一笔。

  何定贤则是标得无线电视台牌照,创办了TVB,可以通过娱乐业赚钱,达成双赢的局面。

  何定贤在新界收购丁权,每年其实越收越少。

  虽然,没办法挂上二级市场,但是一级市场已经有标价,每天涨多少,跌多少,打一个电话就能问得出来。不过,市场上很少人能够买到丁权,一来,大部分丁权都被东方集团收购,属于东方集团在新界的自留地。二来,四大姓的掌门人随着新界开发变有钱,也开始自己下手囤积丁权,希望未来做地产生意。

  可随着头一波的存量释放,接下来,丁权一年比一年少。因为,丁权与人口绑定的,未来更与出人生口绑定。一个新界人从出生到获批丁权,当中有十八年的时间。

  而国外更会不遗余力抹黑,制造出港岛不属于中方的印象。聪明的商人,只要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不犯蠢,在经济上多吃一点,吃到统战价值,对国内是有好处的。

  “是啊。”

  其实,在三年前红磡隧道正式通车,把新界,九龙与中环连接在一起时,新界就正式进入开发期。虽然,步调要比中环,九龙晚,主要负责承接九龙的产业转移。

  这三区,按照开发先后,地盘大小,形成不同的发展层次,互相补足,绝对是十分合理的举措。只能说,鬼佬玩经济确实有一手,发展观念领先华人三十年。

  霍官泰看到过人口调查报告,平均收入越高的地方,出生率其实越低。

  照他看来,未来港岛的人口增长不可能指望新界,只能指望第一代的新移民。唯有第一代新移民会有强烈生子意愿,第二代恐怕都不行。

  何定贤则知道新界每一次出生潮的十八年后,都将诞生一次围绕新界丁权的博弈!

  人口是一切经济的基础,所有组织的未来,这一点不值得稀奇。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