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感恩的心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二天早上吴守国又来了,是骑着车子来的。

  他是个聪明人,应该是提前打听过了冯巧巧的情况,所以进村时,打着他娘家哥让帮忙捎东西的借口来的。

  进屋后,他小心翼翼从背包里取出一个手帕,帕子里包裹着一个长、高都在两寸左右、宽一寸左右的黑黢黢的金属疙瘩。

  底台约三寸见方,厚半寸,还刻了不少字,拎在手里沉甸甸的,估计不是铜,就是铁制品。

  “这是我娘嫁给我爹时带过来的嫁妆之一,听我娘说,这是她们家祖上传下来的东西。

  以前也曾找人鉴定过,说是元代的官印,但不是大官儿的印信,只是个百户长的。

  值点儿钱,但不值太多,所以就一直没卖,一辈一辈人就这么传下来了。

  等到现在真的缺钱了,这东西却没地方可以卖了,咱们县里如今也没个当铺啥的,更没人识货,真要拿去跟人换钱,估计人家只能按废品价给了。

  我把它拿过来的意思,并不是想用它来抵债,就当它是个利息,因为我短期内可能不容易把借你的这笔钱给还上。

  但是请你相信我,以后一定会一分不少都还给你。”

  吴守国说这话时满面羞愧,一张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冯巧巧细看这方铜印,只见长方形印纽上部刻有汉字“上”字,印背上印纽左侧刻着两行竖写的汉字,分别是——“中书礼部造”和“大德元年二月日”。

  印纽右侧书也有一行汉字——左卫阿古来亲军百户印。

  整体看来,很有年代感,但究竟是不是真品,她也不敢确定,如果不是民国时期的仿品,那么拿到现代少说也能卖个上万块吧。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东西做工相对粗糙,远远比不上之前偷渡过去的那个铜夜壶。

  “君子不夺人所好,这东西既然是你家祖传的,我肯定不能趁人之危占为己有,还请你收回去吧。”冯巧巧认真道。

  “不行!如果你不肯收下这个,我肯定会日夜寝食难安!”吴守国固执道。

  “那要不这样,我先替你保存着,等你以后把钱都还给我了,再把这东西拿回去。”冯巧巧道。

  “不行!说了这个是当利息的,就不能反悔!如果没有你,我已经是个死人了,而且就算死了,也不一定能逃脱贪污犯的罪名。

  我现在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我有,再多的报答都是应该的。”吴守国道。

  因为他妻子家就在隔壁村,所以他很容易就打听到了冯巧巧的情况,得知她这两年过得那么艰难,再亲眼到她家里,看到家徒四壁的穷困模样,简直过的比他家还要惨!

  如此一来,他对她的感激之情就更是难以言表。

  从来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尤其这姑娘,还是在自己都冻得瑟瑟发抖时,把救命的炭火送给了他!

  吴守国从这一刻起就下定了决心,将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一直不停地报答她。

  有的人觉得,无论什么样的恩情,只要还了同样多的就可以,可在他看来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冯巧巧救他的命,他已经是个死人。

  哪怕日后他能成个大富豪,或是大领导,给了她十倍百倍的钱,都难以偿还当初的救命之恩,因为死人是什么都不能做的。

  冯巧巧推辞不过,只能暂时收了这方铜印,但她心里并没有想过要吴守国的报答,甚至于借出去的钱,都没打量要回来。

  在她看来,借钱给别人的初始,就应该做好别人还不上的准备,否则一旦人家还不上,你再去要债,恩情就变成仇恨了,这就完全违背了助人为乐的初衷。

  这一笔钱,她就当是为她家四凤积福了,毕竟从小白那里所说,四凤没能活过七岁,她只希望,她的这一次善行,能让四凤今后远离噩运,度过幸福快乐的一生。

  **

  福报来得很快,五一劳动节前夕,后屯村忽然来了一辆吉普车。

  对于这样偏远的小山村来说,平时唯一能见到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就是一台拖拉机,所以吉普车的到来,令所有的小孩子们都欢欣雀跃起来。

  吉普车停在了村里的打麦场上,那里是全村最平坦最宽阔的地方。

  车上下来了一共四个人,一名司机,三名干部,两男一女。
<之恩,因为死人是什么都不能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