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封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吴国覆灭,吴国官员们大多选择了投降,少部分随着孙氏一同离开,漂泊海外。

  关翊和关兴与关索在建业会合,然后屯兵建业,等候朝廷的封赏。

  一路上招募的军队加上招降的吴国军队,关翊麾下的军队达到了接近三万余人,这么多的军队,显然已经超过了关翊所能统领的军队。

  关翊为了减轻粮草的消耗,便将军中一些招募的精兵分给了关兴和关索。

  反正对于关翊来说,这些军队都是自己的招募军,不管是跟随谁,只要关翊一声令下,这些军队便会继续效忠自己,也不在乎将军队分给关家的人。

  关兴和关索对于关翊麾下的精锐自然是眼馋已久,于是高兴的接管了关翊一些军队,对于那些军队耗费的粮草,自然由两兄弟来负责。

  关翊将军队分给关兴二人后,麾下便只剩下那五百锁甲弓骑兵和两千铁甲盾兵,一千铁甲强弩兵和一千铁甲强弓兵,加上辅兵和水军,军队依旧保持了一万人左右。

  关翊将军队屯扎于建业水寨,做好了随时返回长沙的准备。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关翊没有等来刘禅的任命,倒是得到了消息,长江北岸的魏军正在庐江集结,似乎正在训练水军。

  关翊对此倒是并不意外,吴国覆灭了,如今天下两分,汉、魏两国自不会两立,大战随时可能爆发,只是看谁先找到时机罢了。

  魏国得了庐江和江夏后,可以在长江训练水军,随时可能跨江而来,不过汉国灭吴之后,招降了大批吴国降兵,缴获了大批造船工匠,若是真论水战,魏国还真不是汉国的对手。

  终于,在关翊等待了两个月后,朝廷的封赏终于到了。

  黄权被赐爵谷昌侯,仍领交州刺史,关兴被赐汉兴侯,领徐州刺史,关索被封哀牢侯,领并州刺史。

  关兴、关索两兄弟虽然遥领刺史之位,但不管是徐州还是并州,都是魏国的领地,因此,这两个刺史之位,都只是虚职而已。

  不过两人的列侯爵位倒是实打实的,不过封地都在南中的边远地区,虽然都有五百户食邑,但对于兄弟二人来说,荣誉大于实际利益。

  关翊则被加封为征北将军,增邑五百户,领丹阳太守,命关翊在丹阳训练水军,做好北伐的准备。

  征北将军作为四征将军之一,属重号将军,以关翊的功绩,自然是担得上这个职位的,不过从长沙调到丹阳后,关翊从南中和交州获取的玉矿,便增加了运输难度,这让关翊有些头疼。

  朝廷显然对关家的封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关家善战,屡立战功,灭吴之战主要功劳都在关家叔侄身上,朝廷自然不能不重赏。

  可很显然,朝廷也不想看到关家一家独大,所以,进行完封赏之后,关兴被调回了成都,加封为侍中,关索被被调任南中,任命为镇南将军,至此,关家彻底远离了荆州。

  对此,关兴和关索都看出了端倪,但身为臣子,二者自然也不敢有所怨言。

  再加上关兴入朝为官,也的确是升官了,虽然自此脱离军队,但也算得上是当朝重臣,至于关索,虽然被调入南中,但和原本的越南太守相比,也谈不上好坏。

  只是如此一来,叔侄几人想要再见,却是不容易了,接到调令的关兴、关索和关翊相聚一堂,进行道别。

  酒宴上,关兴显得有些忧虑,作为关家次子,关兴虽然是关索的兄长,关翊的叔父,但由于三人年龄相仿,因此彼此之间关系相对亲密。

  虽然平时三人也是聚少离多,但毕竟相隔不远,偶尔想要见面,也能见到,但这一次分离之后,再想见面,可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关翊和关索都算是外将,没有得到皇帝的调令是无法返回成都的,而关兴作为侍中,也没有办法轻易离开成都,如此关家几人,算是彻底分散了。

  “叔父,你回成都后,还请你代我向父亲问好。”

  关翊举起手中酒盏,对着关兴说道,关兴回成都后,倒是和关平近了,关翊和关平也有些日子不曾相见,因此也只能由关兴代为问候。

  关兴自不会拒绝,满口答应下来,关翊又安排了一些铁甲盾兵作为关兴的私兵,由关兴带入成都。

  以关家目前的地位,在成都有个几百私兵,倒也不算什么,不过为了不惹来麻烦,那些被充作私兵的铁甲盾兵,需要卸下重甲,即便如此,这些士兵在战斗和翊相聚一堂,进行道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