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上缭水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建业,皇帝孙权得知丁奉、朱然二将尽皆败亡的消息后,心中惊惧不安,当即召集群臣,商议退兵之策。

  满朝文武齐聚,只是人人面带忧色,其中有一人居于众文武之首,赫然是张昭。

  张昭本已经告老还乡,可由于孙权的执意挽留,张昭依旧被留在了建业,只是不再参与政事,这次吴国面临危机,张昭也只能拖着病躯,来到了皇宫。

  孙权诉说了丁奉、朱然二将的败绩,得知二将阵亡的消息后,群臣尽皆面露忧色。

  张昭耷拉着眼皮,轻咳一声,缓缓开口说道:“陛下,如今汉、魏两国夹击吴国,陆伯言领兵抵挡魏国,一时间难分胜负,想要让汉国退兵,唯有请陛下去帝位,重新向魏称臣,然后借魏军,抵挡汉国。”

  孙权闻言,连连摇头,他好不容易称帝,哪有才称帝就对魏称臣的道理。

  孙权说道:“张公,朕昔日与曹孟德、刘玄德并列,今日焉有向曹叡称臣的道理,不妥,不妥。”

  张昭见孙权不愿称臣,叹了口气,转身朝殿外走去,其子张承告罪一声,上前搀扶张昭而退。

  张昭离开后,满朝文武尽皆噤声,不敢开口。

  孙权大怒道:“难道吕子明、甘兴霸死后,江东就没有一个敢战之人吗?”

  吴国众臣见孙权发怒,纷纷告罪,但是仍旧没有谁有退敌之策。

  “陛下,末将愿意领一支兵马,赴豫章,破汉军。”

  就在这时,一满脸威严的男子站了出来,孙权定睛看去,却是已故建昌都尉太史慈之子,太史享。

  “元复勇烈,但关翊用兵诡诈,不知还有何人敢与元复一起领兵出战?”

  孙权知道太史享少时曾随太史慈在豫章屯兵,可自从太史慈死后,太史享就一直没有上过战场,孙权却是不放心太史享单独领兵。

  “臣举一人,可破汉军。”

  眼看孙权战意已决,诸葛瑾只好起身,推荐昔日魏国叛逃入吴的唐咨为将。

  唐咨本是魏国人,在魏文帝曹丕时期叛乱,兵败逃入吴地,被孙权收留,诸葛瑾深知此人本领不凡,所以便举荐唐咨为将。

  最后,孙权以孙桓为都督,阚泽为军师,领唐咨、太史享、骆统、王惇等将,统筹丹阳、鄱阳、会稽三郡兵马,前往迎战关翊。

  关翊夺下宜春、阳乐之后,继续朝东进兵,上蔡、新吴、建昌等城的吴军望风而降,一路打到南昌,终于遭到了吴军的拼死抵抗。

  南昌守将名为周邵,其父便是江东猛将周泰。

  周邵时任裨将,领兵三千守卫南昌城,望着城外的汉军,周邵心中忧虑不已,命人封堵四方城门,决定死守南昌。

  关翊见南昌城郭高大,再加上一路奔袭,粮草运输困难,也不敢大意,于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准备等水军一起,进攻南昌。

  此时郑和领着水军,也是一路连克数城,吴军在豫章的水军本就不多,面对郑和的大军,自然难以抵抗,沿江诸城纷纷投降,直到郑和的大军到了上缭,终于遇到了敌手。

  骆统领着鄱阳水军,本是前往支援南昌的,却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荆州的水军,刚开始的时候,骆统还没有把郑和放在眼里,可很快,骆统就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修水上,镇湘军斗舰在小船的掩护下,直接朝着骆统的楼船杀来,骆统见状,挥舞令旗,吴军水军战船驶出,迎向镇湘军斗舰。

  “论水战,何人是我吴人的对手。”

  骆统很自信,鄱阳水军是吴国最精锐的水军之一,拥有楼船三艘、斗舰十二艘,艨艟八十余艘,其余大小战船两百余艘,共有水军八千余人,皆是惯战的水军,再加上对水势的掌握,骆统认为,哪怕是闭着眼睛,他也不可能败给荆州水军。

  双方水军很快靠在了一起,镇湘军斗舰上,探出六根拍竿,拍向小于它们的吴军小船。

  “轰”

  吴军一艘小船当即被拍沉,船上的吴军士兵慌忙跳入水中。

  吴军一艘艨艟驶出,对着镇湘军斗舰撞去,在艨艟船头,装有一根金属撞头,若是撞在船身,少不了船毁人亡。

  镇湘军斗舰感觉到了危机,船上号旗挥舞,一艘镇湘军艨艟驶出,船上的铁甲强弓兵对着吴军艨艟射出了火矢。

  “轰”

  吴军小船的掩护下,直接朝着骆统的楼船杀来,骆统见状,挥舞令旗,吴军水军战船驶出,迎向镇湘军斗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