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一号项目?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好的……”

  张起航点点头,说道:“我们之所以要在企业已经经营的红红火火的情况下还要研发、制造两款新车,是因为我们发现了企业潜藏的问题:那就是企业的产品过于单一,一旦市场出现了什么变动,比如消费者不喜欢我们的产品了,我们该怎么办?”

  “啊?”陈海洋愣了一下,不由得道:“这……不至于吧?”

  在他向来,华腾集团的这几款车卖的那么好,消费者怎么可能会不喜欢?

  张起航立刻说道:“领导,这是有切切实实的例子的,比如一汽的CA10大解放和上汽的上@海SH760小轿车,这两款车曾经一度都是非常受市场认可的车型,但当新产品、新车型出现之后,这两款车就迅速陷入了滞销的境地,大量的产品停在停车场里等待提车,却根本卖不出去……我记得当时还有媒体专门针对这件事做过报道,当时还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讨论。”

  “……”

  听到这两个例子,陈海洋不说话了。

  对于这两款车,他还真有印象,尤其是一汽的CA10,也就是俗称的“大解放”,到80年代后期滞销的时候,被记者拍到一汽的停车场上滞留着大片大片生产出来却销售不出去的“大解放”,场面蔚为壮观,也给了当时还年轻、对于经济的理解还处于“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不存在卖不出去”的卖方市场思维的陈海洋巨大的视觉冲击:“大解放”还能卖不出去?我们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能卖不出去?

  一直到后来,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加了,陈海洋这才明白,一家企业要有创新思维,要居安思危,要不断的创新,想要靠着一款产品过一辈子那是不可能的,所有抱着这种思路的,等待他们的都将会是死路一条。

  现在听张起航用这个理由来回答自己,陈海洋还能怎么说?他无语了一阵子,这才开口说道:“嗯,你们有这个居安思危的意识,这倒也挺好……”

  “谢谢领导夸奖,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张起航说道:“在意识到华腾集团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之后,我们就开始将我们集团与国际上的那些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集团进行对比,看看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在那里。

  在经过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从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线的完整程度、营销水平……可以说我们和这些国际汽车巨头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我们当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完善我们的产品线,比如咱们国家汽车消费市场上当前最主流的消费车型是捷达、富康以及桑塔纳这种车身长度在4米4左右、轴距在2米5左右的车型,这种车型占据了国内乘用车消费市场超过70%的销量,但我们在这一细分市场却没有一款产品,这显然是非常大的失误……”

  听着张起航的侃侃而谈,阐述着自家这两款产品的开发思路,陈海洋被说服了,也服气了:华腾工业集团确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这两款新车上市之后,现有的产能确实没办法满足他们要求,确实需要新增产能。

  想到这,陈海洋忍不住道:“确实是这样……不过小张,你们对你们的新车的市场表现这么有信心?”

  张起航没有犹豫,当即道:“领导,在机械层面,我们的这款新车大量沿用了现有的成熟部件,像是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等部件都是现有的成熟产品,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在设计层面,和之前的轩逸、天籁一样,这两款车的造型和内饰也都是我设计的,在设计完成之后交给了整个集团领导层进行了评估,大家对我的设计都很认可,给出了‘15万+的外形和内饰,10万的售价’的评价;

  在调校层面,我们与英国专业的底盘调校公司Prodrive公司、莲花公司进行合作,请他们帮们对车辆的底盘进行专业的调校……”

  在说完华腾工业集团这边的准备工作之后,张起航最后说道:“另外,我们的设计部门已经完成了1:4的大比例油泥模型的制造工作,有了这个大尺寸油泥模型作为参考,大家的信息更足了,所以领导,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要请您答应。”

  不情之请?

  陈海洋听得一愣,下意识的道:“什么事?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