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降而复叛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比如说是为了能够在秦国改朝换代,让自己成为秦国的新王,否则赵高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又为的是什么呢?

  总不可能就是单纯的为了要把秦国给折腾得灭亡了吧?那赵高又何苦去试探秦国官员们的态度,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所以赵高这个人,应该确实是可能会有想要除掉雍王章邯的需求,但是绝对没有一定要逼反雍王章邯的必要吧。

  更何况从雍王章邯,后来能够投降西楚霸王项羽来看,这个雍王章邯也不是什么秦国的死忠臣子。

  完全有机会转头向赵高效忠啊,那么赵高也就根本不用除掉雍王章邯才对,毕竟如果雍王章邯要是死了。

  那么当时的秦国,又有谁能够去领兵,对付西楚霸王项羽以及汉高祖刘邦他们这些起义军呢?

  毕竟赵高这个人只是坏,又不是蠢,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高这个人还十分的有能力。

  否则赵高就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在秦始皇嬴政的身边呆了那么些年,并且还深受秦始皇嬴政的信任。

  后来更是击败了李斯,独掌了秦朝的大权,把秦二世胡亥给玩弄于股掌之中。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这个事情就说不通,而且就算退再一万步讲,赵高就是脑子抽了,一定要整死雍王章邯。

  那么赵高又为什么一定要杀死塞王司马欣呢?而且还是塞王司马欣在咸阳的时候,说什么也不动手。

  非得要等到塞王司马欣都逃跑了,再派刺客去追杀,更搞笑的是塞王司马欣都换了路线了,还知道赵高的刺客没追上他。

  赵高难道就不能去收买一下这个塞王司马欣么?让这个塞王司马欣夺了雍王章邯的兵权,再杀了雍王章邯。

  这样一来既除掉了雍王章邯,还保住了那二十多万的秦国大军,也就是保住了赵高的权力,赵高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从后面塞王司马欣两面三刀,贪生怕死、降而复叛的表现来看,赵高想要策反塞王司马欣的难度应该不是很高。

  但是这个事情,神奇就神奇在这里,外出求援的贪生怕死之辈塞王司马欣,居然又回到了已经呈现颓势的秦国军中。

  并且说了一段和后来陈馀写给雍王章邯的信中,意思一模一样的话,那就是在目前这个情况下。

  雍王章邯不管这一仗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都是一样要死,这样一来雍王章邯的路,不就只剩下一条了么。

  向西楚霸王项羽投降,而这也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个塞王司马欣,是不是在这之前其实就已经和西楚暗中勾结了。

  这并非是什么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以前塞王司马欣在做秦国狱掾的时候,曾经放过西楚霸王项羽的叔叔项梁一马。

  凭借着这么一层关系,再加上以塞王司马欣的为人,在秦国已经逐渐陷入到了颓势的时候。

  这个塞王司马欣是完全有理由倒向西楚霸王项羽,成为一个策反和动摇塞王章邯战心的重要棋子。

  那么此时再回看这一次的巨鹿之战,其中的很多不解之处,就都会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只不过后来的塞王司马欣,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就是了,先是在汉高祖刘邦这里降而复叛。

  然后又因为海春侯曹咎的疏忽大意,中了汉军的诱敌之计而轻敌冒进,这才不得不在兵败之后自刎。

  因为塞王司马欣知道自己此时已经无处可去了,汉高祖刘邦和他可没有什么救过叔叔的情谊,能够容忍塞王司马欣的背叛。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塞王司马欣判断的正确,哪怕是塞王司马欣都已经死了。

  汉高祖刘邦也要斩下塞王司马欣的头颅,并且将其给悬挂在栎阳县的闹市中,由此也可见汉高祖刘邦对塞王司马欣的痛恨。

  而这一切一切的开始,正是两名秦国小吏之间在栎阳县的人情交易和徇私枉法,而且这很明显也不是什么个别的例子。

  就比如说留侯张良吧,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同时也“汉初三杰”之一,是华夏历史上最出名的谋士之一。

  但同时这个留侯张良,也有着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秦始皇嬴政所灭的六国之中,韩国逃跑出去的贵族余孽。

  留侯张良出身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世家贵族,张良的父亲和爷爷,也都曾经担任过韩国的宰相,有着五世相韩的美名。

  在韩国被秦始皇嬴政给灭亡了之后,侥幸的逃过了一劫的留侯张良,就将自己家里面的全部家产。

  都给投入到了反秦事业当中,连留侯张良的亲弟弟死了,留侯张良都没有花钱为弟弟筹办葬礼。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