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两败俱伤的日俄战争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等世界大战结束,才恢复对俄战略物资出口,差不多就是明说:这次瓜分世界和俄罗斯帝国没关系了。

  对沙皇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为了这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帝国也是下了血本的。

  即便是爆发内战,也没有抽回前线的俄军。当然,想要抽回前线的部队,也撤不回来。

  不管怎么说,总有上百万俄军在这场战争浴血奋战,为这场世界大战做出了杰出贡献。

  可是分赃不光要看贡献,同样也要看实力。内战中的俄罗斯帝国,自然没有能力同各国争夺战利品。

  最终能够分得多少好处,全看维也纳政府的节操。不用想也知道,就算是能够分到一份战利品,恐怕也只是一些残羹冷炙。

  偏偏尼古拉二世现在还不能拒绝,否则俄罗斯帝国接下来的日子,还会更加痛苦。

  战利品一共就那么多,分得人少了,每家分到的就会多一份。尤其是少了俄罗斯帝国这个巨无霸,对各国来说更是利好。

  维也纳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放弃印度了,现在就剩欧洲各国自己争斗。只要踢出了俄国人,大家都能够吃饱。

  往日里大家绝对不敢得罪俄罗斯帝国,但是现在涉及的利益太大,大到足以令各国为之疯狂。

  加上维也纳政府若有若无的暗示,更是刺激了各国的野心。沙皇政府现在要是不答应,大家就敢猎熊。爱阅app完整内容

  ……

  政治上的交锋,终归还是要靠实力来确定。

  由于俄军主力被拖在了前线,用于镇压国内叛乱的军队都是新编部队,乌合之众对上乌合之众,双方也算是棋逢对手,平叛战斗自然不顺利。

  印度战场的俄军还好,跟着盟军一起作战,有维也纳政府兜底饿不着。

  远东地区的俄军就惨了。伴随着法国劳工在西伯利亚发动叛乱,沙皇政府囤积在沿途的物资,全部成为了叛军的资粮。

  丧失了国内的物资支持,远东地区的俄军仅仅只能靠走私获得补给。

  尽管远东地区的走私商人很给力,可是远东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国。

  粮食、布匹、帐篷、棉衣之类的基础物资,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药品、武器弹药、飞机零配件等特殊物资就麻烦了。

  尤其是各国对俄实施封锁政策之后,大军火商纷纷销声匿迹,直接断了俄军通过走私大量获得武器弹药的路。

  子弹打一发少一发,俄军不得不省着点用;飞机、飞艇更惨,这年头的战机零配件寿命都很短,通常飞上几次就要更换。

  因为缺乏足够的零配件储备,远东地区俄国空军被迫减少出勤次数,苦苦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趴在了地上。

  即便是俄军依旧英勇,但是受后勤限制,血肉之躯终归还是难当机枪大炮。

  在付出八万伤亡的惨痛代价之后,1905年10月我24日,日军攻克海参崴。近五万俄国守军在弹尽之后,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旅……要塞就已经沦陷。尽管日军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

  远东地区的局势也彻底被逆转。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沙皇政府在远东地区,先后损失总兵力高达五十余万,现在残余的俄军已然不足二十万。

  纵使西伯利亚铁路立即恢复畅通,损失大量兵力、丧失众多战略要地的俄军,现在同样是回天乏术。

  ……

  日俄战争胜利了,日本政府众人仍然神色凝重。

  在过去的日子里,只想着重创远东地区的俄军,完成同维也纳政府的约定,根本就没有在意过士兵伤亡。

  现在大战落幕,清点损失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惊人的伤亡数字吓了一大跳。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日本的伤亡反而比俄军还要大上几分,阵亡士兵高达38万、伤76万。

  (备注:受伤人员恢复后可以再次参战,存在重复计算)

  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是进攻的一方呢?

  虽然到了后期,俄军缺乏武器弹药,可是人家不缺粮食啊!拖延时间没有意义,只能采取强攻。

  悲剧的是马六甲海战之后,日本同欧洲的贸易线直接被中断了,武器弹药全靠本土生产。

  普通的枪炮还能勉强供应,尖端的飞机、坦克,就成为了消耗品。

  由于缺乏足够的重火力,很多时候日军只能拿人命填。偏偏现在武士道精神横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