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庆典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施利芬笑骂道:“弗里德利希,你个蠢货。都告诉你了不要掉队,还敢东张西望。要是走丢了,我可不好意思叫警察帮忙寻人。”

  看得出来,施利芬对青年军官还是非常器重的。

  虽说这次阅兵是抽签出来的,可是要在众目睽睽的供人检阅,又有谁敢马虎呢?

  万一出了篓子,那就是在全世界面前丢脸。凡是被选中的部队,早早就开始了演练。

  能够最后来参加检阅的,无论军官、还是士兵,都是经过了层层的筛选的,不合格早就被调离了。

  作为普鲁士王国唯一一支参加阅兵的连队,更是干脆全部上军官。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要钱。

  没有办法,谁让普鲁士王国穷呢?

  受限于财政不足,最近这些年普鲁士军方的日子,着实是不好过。

  甚至,在前段时间柏林政府中还出现了不要军队的提案。尽管被威廉二世拦了下来,但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

  普鲁士军方还是非常有危机意识的。为了避免哪一天,柏林政府真的不拨款,就有了现在这支军官团的维也纳之行。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在皇帝在拿走邦国军队指挥权的同时,为了加强对邦国军队的控制,邦国军队的军费来源也发生了变化。

  一般来说,在皇帝许可的编制范围内,邦国军队能够从中央政府拿到25%~40%的军费,剩下的部分由邦国政府自筹。

  在这种背景下,邦国若是富裕,军费拨款就充足,军队的日子就好过;邦国若是穷的,那就只能过苦日子了。

  毫无疑问,普鲁士军队一直都是过苦日子的。自从普俄战争失败后,普鲁士军方的日子就从来没有好过。

  当年在德意志联邦的时候,普鲁士直接面临着俄国热闹的军事威胁,柏林政府自然只能咬牙死撑。

  加上作为联邦的武力担当,出于国防安全上的考虑,其他邦国政府也支援了一部分军费,才勉强支撑了下来。

  神圣罗马帝国复立后,中央政府承担了一部分军费,按理来说他们的日子应该好过一些的。

  可惜伴随着神罗的成立,俄国人的威胁不复存在,柏林政府那骨子拼命凑军费的精神劲儿,也随之消失。

  经济危机爆发后,柏林政府财政破产,更是有人提议:把军队交给中央政府,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在国王的支持下,军队是保留了下来,但是财政拨款却是经常延迟。

  最关键的是普鲁士政府真没钱,而不是他们不想给钱。

  这就尴尬了。如果是有钱不给,那么军方自然有办法让柏林政府乖乖就范,可现在真没钱那就无计可施了。

  幸好中央政府的拨款每次都很及时,省着点儿用,还勉强可以维系下去。

  为了节省军费开销,普鲁士军方也想尽了办法,比如说:保留编制骨架,压缩士兵数量。

  可惜,这种明显具备骗军费嫌疑的做法,很快就被陆军部给发现了。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普鲁士军方又将士兵换成了不要薪水的义务兵,只保留少量骨干精锐,主要以培养军官为主。

  很遗憾,普鲁士军方的计划虽好,但是皇帝不答应。

  对这种明显可能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做法,弗朗茨不仅向普鲁士军方发出了严厉警告,还将相关人员集体降职。

  降职是小问题,关键是军费问题还没有解决。尽管皇帝亲自过问,督促柏林政府按时划拨军费,可也要有钱才拨得出来。

  借钱发军费,在以往自然没有问题。不过现在不行,柏林政府正和英国人围绕着债务重组扯皮,政府已经宣布破产了。

  不光是军费欠着,政府公职人员的薪水也一起欠着,包括国王的年金、首相的薪水都是一分未发。

  政府上下都在为国家争取利益,军方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拖后腿。再怎么困难,他们还有中央政府划拨的军费,还不至于饿肚子。

&ems不复存在,柏林政府那骨子拼命凑军费的精神劲儿,也随之消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