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九章、善战者无赫赫战功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华沙是波兰王国的首都,柏林政府可以接受华沙地区沦陷,却无法接受波兰人投降,这里面的政治意义太过重要,相当于动摇了普波联邦的统治基础。

  或许在普通人看来,反正这场战争都要输了,注定要丢掉的地区,何必在乎呢!

  政治上肯定不能这么干,普俄战争还在继续,柏林政府还需要波兰人给他们卖命,以便更好的打击俄国人。

  在这种背景下,普波联邦的旗帜就不能丢。丢了这面大旗,柏林政府就丧失了对波兰地区统治的法理基础,肯卖命人肯定会大幅度减少。

  柏林政府肯破例让军方节制华沙地区,最关键的还是军队中的主战派势力更强,他们不会轻易和俄国人妥协。

  毛奇挥了挥手,制止了争吵:“这场战役肯定是要打的,不过要选择性打。

  龟缩在城内的俄第八军,我们没有时间陪他们耗,但是送上门来的俄第九军必须要打掉。

  要不然我们一退,他们就会和城内的第八军会师,再加上后面赶来的援军,俄军总兵力将逼近八十万,这个威胁太大了。

  国内虽然完成了动员,但我们还缺乏时间整编部队,打掉俄第九军,重创敌人的援军,我们至少可以争取两个月的时间。”

  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两个月时间自然不能让普波联邦恢复到巅峰时期,但至少可以获得一搏之力。

  和普通军官不一样,毛奇想得更多。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只是打胜仗,更多的还是综合国力。

  伊万诺夫用实际行动给他上了一课,只要国力足够强大、兵力足够多,就不怕战场上打败仗。

  战争是要死人的,败仗同样可以消耗敌人的实力,战场上先赢不算赢,最后的赢家才是胜利者。

  ……

  1880年12月12日,伦敦政府向普俄两国发出和平号召,得到了柏林政府的积极响应,却在沙皇政府吃了闭门羹。

  战争进行到现在,已经不是想停就能够停下来了。沙皇政府为了这次战争付出了太多,好不容易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个时候罢手,战争损失谁来买单?

  俄国人不给面子的行为自然是惹怒了伦敦政府,不等他们采取行动,又传来了华沙沦陷的消息,普俄战争彻底明朗化。

  普军主力撤离后,华沙地区的局势就危机了起来。尽管波兰人抵抗的非常顽强,仍然不能弥补实力上的差距。

  在抵抗了一个月后,还是被俄国人撕破了防线攻入了城中,现在正在进行巷战。

  后面的事情已经不重要了,谁都知道华沙战场已经无力回天。周边的地区都沦陷的,等不到援军,城内的守军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破城那一刻开始,大家就默认华沙易主。

  华沙地区沦陷,也意味着波兰王国沦陷,普军主力已经撤离,军事上的影响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政治上的影响就大得去了。

  这意味着显赫一时的普波联邦土崩瓦解,仅剩的普鲁士王国还撑不起大国地位,俄国人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在大势之下,毛奇在波兹南地区的表现就不起眼了,即便是重创了俄第九军,也丝毫没有改变战场上的颓废。

  ……

  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二世正在冬宫中举行庆功宴。

  战争进行到现在,普俄两国都打累了,只是区别在于:普波联邦已经奄奄一息,而俄罗斯帝国只是疲惫,还能够再坚持一会儿。
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